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基于NGA数据的震源模型全局参数定标律的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伟  陶夏新  赵凯 《地震工程学报》2017,39(2):221-226,247
依据美国NGA两个版本的数据库,修正、补充了文献[3]的震源全局参数基础数据,形成分别包含189个地震的数据1和204个地震的数据2,分别在三种破裂类型、五(三)个震级段,统计得出矩震级与破裂面的面积、宽度、长度以及破裂面上平均错动量四个震源全局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和半经验关系。与文献[3]的结果比较表明,数据量增加后系数值的差异不明显,最大相对差分别为12.4%和8.4%,且统计结果离散减小,稳定性增加。采用本文结果建立震源模型,对一个7.0级走滑地震合成的近场4个地表点的高频地震动,得到的平均反应谱幅值、峰值总体上略大于用文献[3]参数合成的,平均值的相对差在4.6%~23.0%间,随距离增加差别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62.
根据eQuake-RC网站及相关文献,建立了383个地震全局参数的数据集,与二十多年中3篇参考文献先后发表的震源全局参数及其定标律统计结果比较,讨论了定标律的稳定性。虽然数据量大大增加,尤其是高震级数据增加更显著,震级范围扩大,不同年代的全局参数与矩震级域数据点的分布大多重叠,新补充的数据往往分布在以往数据分布的延伸方向上。区分两类地震、三种破裂类型、五(三)个震级段统计全局参数定标律,与3篇参考文献的结果比较,期望值两两相对差别的特征相近,统计标准差有所减小,说明随数据增加全局参数定标律结果变化不大,总体趋于稳定。分4组比较、分析数据分布的区域特征,没有发现系统性差别,说明全球数据是可以一起统计的。板内地震和俯冲带地震分组的结果表明,震级范围不同,高震级段数据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宜分开统计。  相似文献   
63.
响嘡钻井台阵场地土体动力特性反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认识响嘡真实地震动下土体动力特征,分析场地响应,以及检验和提高工程钻探方法、现场测试及土工试验的精度,通过层转换矩阵永为实矩阵的成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结合遗传算法-单纯形法这一全局-局部混合优化方法,进行了同时考虑SH、P和SV波型的多分量实际波形的反演拟合. 最后给出了响嘡钻井台阵(2#)3次中小地震反演结果,并提供了以往研究中没有涉及的纵波波速值、阻尼比值及与频率有关的阻尼频率因子b值. 结果表明,反演的响嘡2#钻井台阵剪切波速值大于1994年单孔原位波速测试结果, 而更接近于距其200多米的3#的剪切波速结果;并发现在峰值加速度60times;10-2m/s2量级的地震作用中就存在反演可以察觉的土体非线性. 另外, 该方法亦可用于其它钻井台阵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4.
应用地震危险性评定专家系统,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5.
作为不同区划方法编图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的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SHES)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STIS)联合应用于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的结果。为了对比分析衰减关系的影响,编图中也采用了借助误差向后传播算法建立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66.
土层剪切波速结构是工程场地条件的重要的基本参数,许多研究者关注利用从地脉动台阵中推得的Rayleigh波或Love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实际工程场地剪切波速度结构。探讨从地脉动台阵观测的记录中提取Love波相速度的频散曲线的方法,从厦门某工程场地的地脉动台阵观测三分量记录中提取了Love波相速度的频散曲线,将提取的结果与根据实际场地资料构成的水平成层介质模型计算的Love波相速度的频散曲线进行了对比,为下一步的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根据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安全性的特点,具体分析了保证系统安全性的步骤和方法,并结合某分布式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框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安全性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性策略和措施,并介绍了可以进行安全性认证的国家权威机构,最后指出了防震减灾系统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68.
A random synthesis procedure based on finite fault model is adopted for near field strong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The fault plane of the source is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sub-sources,the whole moment magnitude is also divided into more sub-events.The Fourier spectrum of ground motion caused by a sub-event in given sub-source,then can be derived by means of taking the point source spectrum,attenuation with distance,energy dissipation,and near surface effect,into account.A time history is synthesized from this amplitude spectrum and a random phase spectrum,and being combined with an envelope function.The ground motion is worked out by superposition of all time histories from each sub-event in each sub-source,with time lags determining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iggering times of sub-events and ddistances of the sub-sources.From the example of simulations at 21 near field points in a scenario earthquake with 4 dip angles of the fault plane,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procedure can describe the rupture directivity and hanging wall effect very well.To validate the procedure,the response spectra and time histories recorded at three near fault stations MCN,LV3 and PCD dur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in 1994,a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ed ones.  相似文献   
69.
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地震活断层的探查,一旦发现城市区或城市临近地区存在地震活断层,评价它的地震危险性就会成为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有一些基于经验的统计关系,可以结合探查的结果、地震活动性研究的结果,估计活断层上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最大的震级,从工程防震的角度可以称为最大设防地震MCE.大量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等工程结构的破坏、倒塌造成的,强烈地震动是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地震地表破裂、滑坡、砂土液化等地基失效的外部条件.因此,在MCE的基础上预测强地震动,就成了城市地震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中心环节,当然,重点是近场的强地震动预测.  相似文献   
70.
借助GIS的空间操作和空间分析的功能对我国四张地震区划图(1957年发表的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1977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别用发表以后大陆地区发生的、经震害调查的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等震线与之叠合,统计出相应时段中实际发生的不同烈度区超过区划图上烈度1度、2度或更多的总面积及相应的百分比;根据各个区划图表达的地震危险性定义制定标准检验了相应的可靠程度。通过与相应时段地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地震区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对7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部位的识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