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51.
桦甸大线沟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线沟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夹皮沟-大砬子北西向构造带中段北盘,金矿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密切;构造对金矿床具有多级控制特点:①夹皮沟-大砬子北西构造带是区域上的一级控矿构造,控制着金矿带的空间展布;②大线沟区近南北向韧性剪切带是引导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的导矿构造;③剪切带中非连续的脆性系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352.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苏皖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可知,此次冰雹天气是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这次风暴不但发展非常强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13:00左右对流风暴产生,16:45左右对流风暴发展成为超级单体,从22:02开始,超级单体逐渐减弱并向东南沿海方向移去。另外,0℃层高度为3.7 km左右,-20℃层高度为7.0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50 dBZ的区域伸展到了-20℃高度以上,表明有产生大冰雹的可能性。(2)利用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分析可得,此次中尺度对流风暴云团产生于13:00,并于24:00减弱入海,而后消失。冷云中心TBB最小值达到-60℃,与实际降雹区域进行比较可得,降雹发生在亮温梯度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353.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现代中医文献,对搜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建立脑出血后脑水肿用药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频数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常用药有大黄、水蛭、三七、石菖蒲、泽泻等35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清热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提示血瘀、湿热、腑实、肝风、水湿内停是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重要病机。因子分析得到12个公因子,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病机有瘀血内阻、水湿内停,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以及瘀血阻络、痰热腑实等。结论:本研究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4.
355.
紫色“山仔濑石”为寿山石的一种,是一种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黏土质玉石。其表层风化为黄色,内部为紫色,属于图章石中较为稀少的颜色品种。本文采用常规的宝石显微镜对其外观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等对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特征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利用全岩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SPSS分析模型对其颜色成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紫色“山仔濑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伊利石,次要矿物为独居石、磷钡铝石、赤铁矿和重晶石;其稀土元素指示性数据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现象,指示其矿物成因与还原的酸性热液蚀变有关;紫色“山仔濑石”的紫色色调深浅与伊利石中Mn含量高低呈现正相关性;紫色“山仔濑石”内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的种类、分布特征和形成温度的不同说明在成矿后期存在多期热液侵入,紫色“山仔濑石”的形成过程与寿山地区的成矿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56.
砂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室内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变形过程、成因机制以及动力学过程的一种高效方法。影响岩石变形的速度和力的作用方式等是影响伸展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和构造形态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为探究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中拉伸速度和拉伸方式(力的作用方式)对伸展构造变形特征的影响,笔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0.01 mm/s)、中(0.001 mm/s)、低(0.000 5 mm/s)3种不同拉伸速度与单向拉伸、双向拉伸2种不同拉伸方式相结合,设计6组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拉伸速度对砂体的最终形态无显著影响,但对断层的发育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而拉伸方式对断层的发育过程和最终形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且断层形成前砂体速度会增大到一定高值,并于断层形成后快速减小。(2)单向拉伸模型砂体最终均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地堑,双向拉伸模型砂体最终均形成一个典型的地堑。(3)不对称地堑通常形成于相对拉伸或差异拉伸的环境中,相对拉伸侧发育形成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而相对固定侧发育一条断距较大的正断层,且先存构造的位置往往决定了后期构造发育的初始位置。这一认识为伸展构造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中的模型设置和参数选取奠定了...  相似文献   
357.
单传家  刘继兵  陈涛  刘堂昆  黄燕霞  李宏 《海洋学报》2010,32(10):6799-6805
研究了初态为X态时Tavis-Cummings模型中具有偶极相互作用两原子的纠缠演化特性,在演化过程中,同时号码出现了两原子的纠缠突然死亡(ESD)与突然产生(ESB)两种有趣的现象.详细分析了两原子初始态的纯度、偶极相互作用、光场粒子数对这两种现象出现时间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初始为混态时ESB与ESD的转换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参量对两原子的纠缠演化、ESB与ESD有重要的影响,偶极相互作用会改变纠缠度的振荡周期, 使出现ESD的时间间隔减少;随着初始两原子纠缠纯度的增大,纠缠突然产  相似文献   
358.
龚丽文  陈丽娟  郭卫英  陈涛  唐小勇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087-1094,1102
奉节钻孔应变前兆异常对应震例较远,前兆异常机理不明确。结合其他观测数据和历史背景资料,对比分析该异常的可信度及观测物理意义,并进一步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其前兆异常机理。结果显示:奉节钻孔应变的趋势变化与附近的其他观测资料较吻合,能记录到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信息。数值模拟分析认为该台位于扬子地台四川台坳东缘,扬子地台基底较硬,具有很好的应力传递性;地台边缘岩性破碎较软,受力易变形,对块体另一端的应力较敏感。因此,奉节钻孔应变趋势异常变化是区域应力场应力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9.
四川盆地加里东期经历了桐湾、郁南、都匀、广西等多期次构造运动,于盆地中西部和西北部分别形成了川中古隆起和川西北古隆起。重建加里东期川中古隆起和川西北古隆起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关联性可以为四川盆地中西部和西北部深层海相层系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已有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开展了不同构造区的震旦系—早古生代地层对比分析,识别出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各套地层尖灭点分布范围、不整合削截点和上超点。利用地震、连井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重塑了川中和川西北地区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过程。综合研究认为,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构造形态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初步形成,在晚志留世广西运动中经历了细微调整,古隆起在早志留世达到最大展布范围,于二叠纪沉积前定型,郁南运动和都匀运动对加里东期古隆起的变形起着重要作用;二者总体经历了“隆-凹”分异阶段(Z—∈1m)、隆起定型阶段(∈<sub>1q—S1)、联合隆升阶段(S2—C)、稳定埋藏阶段(P—T2)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60.
陶威  郭岭  周宁超  李阳  王星  陈涛  白建科 《地质论评》2022,68(2):488-506
巴斯克花岗闪长岩位于野马泉岛弧内,笔者等综合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多学科手段,进而为该地区晚石炭世时期构造背景提供岩浆岩约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株主量元素具有高硅、准铝—弱过铝质、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样品稀土元素总量在83.79×10-6至125.67×10-6之间,且轻/重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