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链烯酮及Uk37值在北极海洋古温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检出长链烯酮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物中长链烯酮以G37:3甲基酮占优势,C37~C39不饱和烯酮丰度变化顺序为C37>C38>C39.根据∑C37/∑C38比值,所检出的长链烯酮母质生物主要是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应用Uk37和Uk37标准校正关系式估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其中Uk37估算值为4.147~5.706℃(平均为5.092℃).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南海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有机质、碳酸钙和蛋白石)和非生源(岩源物质)组分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以沉积学分区为基础,结合5个沉积物捕获器站位,将南海划分为N、C-NE、SW和S 4个区域,对比分析了各区表层沉积物和水柱中沉降颗粒物中各组分含量、沉积通量分布特征和变化,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及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南海4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多数低于沉降颗粒物中的平均含量,而碳酸钙、岩源物质的沉积通量却多数高于沉降颗粒物中的沉积通量,分析得出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平均含量和沉积通量不仅受水柱中各组分输出量影响,还受到陆源物质输入、溶解作用和上层水体营养盐影响.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沉积通量大小对应其输出生产力的大小.但是,由于陆源有机质、生源颗粒侧向漂移的影响,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分布并不完全对应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大小分布,尽管南海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与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比值与世界大洋"f"比平均值基本一致,但是,明显低于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只有在沉降颗粒物的初级生产力较高区域,真光层下100 m输出生产力大小才最接近表层沉积物的输出生产力大小.  相似文献   
53.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G.oceanica和G.ericsonii)细胞丰度的季节特征,探讨了沉积记录中Uk37指数与季节的对应性.结果表明:(1)在极端低温和高温海区(-0.6℃和28℃)Uk37指数仍是重建上层水体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2)由于南海长链烯酮源生物——颗石藻的主要生长季节为冬季,因此,尽管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Uk37指数与4个季节的SST均显著相关,但沉积记录中的Uk37指数反演的SST可能仅代表冬季上层水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54.
<正>父亲来电话说:"要过端午了,我从灞河割了艾蒿,你们兄妹每家一把,已经捆好,快来取吧!"每次听到父亲的呼唤,我的心情总是在不断地激荡,一股暖流自心窝里流淌。取来艾蒿,上面沾满父亲了满满的思念,还有满满的爱,我将这思念和父爱,小心翼翼地用胶纸粘在门上,轻嗅艾香,沁入心脾,轻抚父爱醇香入醉。"艾蒿插在门上,一可以辟邪,二可以驱蚊虫,愿你们的身体都健健康康,无病无恙。"多么朴实的话语,它寄托了父亲对儿女浓浓的情,也流露出父亲绵绵的挂念和牵绊。  相似文献   
55.
采用通用标准的数据采集器和气象要素传感器集成实时气象要素自动采集系统,并利用VB中提供的Mscomm串口通信控件进行编程,实现气象要素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及"12121"声讯系统中实时气象要素的自动语音播报.本文仅是对我们在利用VB编程实现气象要素的自动采集与语音播放的一种实现方法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所提供的远程访问服务(Remote Access Server,RAS),结合关系数据库的管理及分析系统SQL Server 2000,触摸屏应用软件和网站信息批量添加应用程序来共同构架安宁渠乡政府触摸屏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57.
广州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州2007年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的研究,讨论了广州地区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与之有关的大气化学演变过程。雨水硝酸盐占δ15N的变化趋势与N2O5含量的相似。暗示雨水硝酸盐δ15N与氮氧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偏低,与OH自由基氧化NOx生成硝酸盐的“白天反应”为主要反应相一致;18:00以后硝酸盐δ15N值呈升高趋势,则与N2O5累积的“夜间反应”成为主导反应相一致。因“白天反应”生成的HNO3的δ15N值受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白天雨水硝酸盐占δ15N值更能准确反映大气NOx的来源。白天雨水硝酸盐占δ15N平均值为2.5‰±2.1‰,表明除火力发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来源外,雷电以及海源对大气NOx可能也有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58.
长江口夏季水体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7月至9月"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磷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体各种形态磷平均浓度均为底层高于表层,并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杭州湾及最大混浊带部分区域水体中以颗粒态磷为主,且颗粒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长江口门及江苏东部近海区域水体中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舟山群岛东部外海区表层水体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有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底层水体中溶解态磷浓度略高于颗粒态磷,以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颗粒态无机磷与颗粒态有机磷、颗粒总磷与总磷、总磷与悬浮颗粒物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悬浮颗粒物是颗粒态磷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海域外海区域绝大部分站位水体中溶解态无机磷表层浓度接近或小于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动力学最低阈值,是磷限制或潜在的磷限制区域.  相似文献   
59.
对多景NOAA/AVHRR影像的研究发现:CH3波段不仅可以提取高温信息,而且还可以提取常温状态下的物类信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优于CH4波段。文章给出了具体分析,并进行了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60.
以不同分类法探讨SPOT与IKONOS两种卫星影像之分类准确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探测可应用于大尺度环境之研究、规划及经营管理,故为探讨自然资源动态变迁之良好工具,惟现行影像来源与分类方法众多,研究者如何视其需要选择最佳组合,实有探讨之必要。本研究以SPOT及IKONOS两种不同空间解析力之卫星影像为材料,配合不同分类方法探讨台湾地区垦丁公园不同植群社会之空间分布信息,其结果均证实可行。而由研究过程发现,不同影像使用不同分类方法,其分类准确度有所差异,其中IKONOS影像因具有较高之空间解析力,有时反而容易造成影像分类的误授、漏授;而绿色植生部分尚无法由卫星影像之波谱值完全区隔,因此分类之精度仍有待精进。就影像分类而言,良好的训练样区配合正确的分类方法,可迅速获得一定准确度以上之分类结果,惟有时限于分类别的影像波谱值过于接近及各种地形效应、辐射效应之影响,会造成影像分类结果有误授、漏授及破碎化之情形产生,若能有效克服此一问题,则影像分类之成果将可提高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