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阚荣举  胡辉 《地震研究》1996,19(1):70-76
对天地联合观测研究课题中的天体测量、定点重力和地倾斜等三种类型的台站的观测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意图为台站条件分析的规范提供一种可能的形式。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云南地区1982年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具体叙述了思茅—马龙剖面获得的各组p波震相和反演地壳模型的若干常规方法,讨论了本剖面的深部构造背景,从而建立了思茅—马龙剖面的地壳模型。初步得出:本剖面地壳以红河断裂为界,两边有明显差异。除浅层复盖层外,红河断裂南西侧地壳分为二个速度梯度层,壳内平均p波速度为6.18KM/sec,地壳厚度为37KM左右,红河断裂北东侧地壳分为四层,其中除两个速度梯度层外,尚包含有两个常速度层。地壳厚度43—45KM,k内平均p波速度为6.27KM/sec。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平均为8.17KM/sec。  相似文献   
33.
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只有引入康滇菱形断块的南南东向移动,才能比较圆满地解释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复杂图像和强震活动特征。强调必须注意板内断块的具有某种主动性质的相对运动。西南应力场自中生代以来基本上是继承的,华北直至西南日本的应力场在中、新生代之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是亚洲另一个重大地质事件。提议只有同时注意两大地质事件(青藏高原隆起和华北应力场变化)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国大陆现代构造运动。最后讨论了西南地区力源、应力场变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