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本刊讯7月13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系统以案促改工作动员会,部署全系统以案促改工作。副厅长、厅党组成员张兴辽,省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厅党组成员朱俊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宣读了赵建国刑事判决书和关于给予赵海峰、冀彬、张学旺、刘超福4人开除党籍及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张兴辽指出,推进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是省委、省纪  相似文献   
42.
43.
郝杰  刘小汉王二七   《岩石学报》2005,21(6):1677-1686
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大别山UHP榴辉岩相变质的大陆岩石以及在片麻岩中发现的含有柯石英包裹体的锆石和含有绿辉石包裹体的石榴子石等重矿物可能却是一个已经熔融了的榴辉岩相大陆岩片遗留下来的残留体,它们被包裹在由变形、变质深成侵入体构成的正片麻岩之中。这些深成侵入体底辟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低一中级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地层之下。依据上述区域地质事实,本文认为,大别山含有榴辉岩残留体的高级片麻岩不是一个“UHP变质地体”或“含有榴辉岩外来构造块体的混杂岩”,其原岩应该是一套由榴辉岩化大陆岩片熔融形成的深成岩浆底辟体。由此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假说和构造模型,即深俯冲到地幔软流圈之中的大陆边缘在不同的深度发生了相应的HP-UHP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随着与俯冲洋壳的断离,其在浮力的作用下快速底垫在仰;中大陆边缘之下并发生部分熔融,熔融体底辟并置换了造山带原有的根,后经过同结晶过程的变形和变质作用形成一套含有榴辉岩相残留体的,高级片麻岩本文称之为再生地壳。  相似文献   
44.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地质通报》2003,22(3):165-169
对出露在新疆东昆仑落雁山—阿尔喀山一带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带中的野牛泉石英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和次火山岩英安斑岩中的黑云母2种单矿物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角闪石(219±1.4)Ma坪年龄和(220±11)Ma等时年龄,黑云母(218.59±0.94)Ma坪年龄和(226±11)Ma等时年龄,证实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于它们具有弧侵入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该年龄的确定对于以木孜塔格-鲸鱼湖蛇绿混杂带为标志的南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冈底斯岩带热演化史的MDD模式新证据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寄  李齐  郝杰  周新华  孙敏 《地球学报》1997,18(Z1):86-88
本文首次报道在我国实验室利用特定的40Ar/3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械处理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加之黑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冈底斯岩带的热演化史。  相似文献   
47.
丹凤—信阳蛇绿混杂带作为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主缝合带,其南部属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研究区域位于东秦岭南翼,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①晚元古—中震旦世,扬子板块北缘(东秦岭段)为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有陡岭岛弧和武当弧后盆地;②晚震旦—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转为被动型大陆边缘,陡岭古岛弧构成边缘地块,武当古弧后盆地演化为边缘盆地;③早古生代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的秦岭岛弧首先与扬子板块北缘的陡岭边缘地块(古岛弧)碰撞,造成武当边缘(古弧后)盆地的闭合,并形成刘岭前渊和二峪沟前陆盆地;④由于岛弧—边缘地块碰撞加之弧后和边缘盆地的存在,因此在早古生代末期,秦岭—大别山并未大规模隆起,造山带只具雏形。直至中生代早期,华北与扬子两个板块间进一步的陆内俯冲作用才使秦岭—大别山大规模隆起。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的确认合理地解释了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加里东碰撞不造山,印支造山不碰撞”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48.
郝杰  李齐 《地震地质》1996,18(1):30-36
沿雅鲁藏布江(东段)两岸至少发育着两套断裂系统。其一是断面北倾,由北向南远距离的推覆断裂系,发育着构造窗和飞来峰。该断裂系形成在洋-陆俯冲和陆-陆碰撞两个造山阶段(100~26Ma);其二是断面向南陡倾,由南向北逆冲,切割了早期的由北向南的推覆断裂系的反向冲断层系。该断裂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晚期(<26Ma)的局部反向道冲作用或造山期后的重力伸展作用。上述两套断裂系的叠加造成沿江地区构造的复杂  相似文献   
49.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柴育成 《地质科学》1995,30(4):423-431
国内外不少地质学家大都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视为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但是,笔者等在喜玛拉雅造山带的东段即仁布-康马一线以东地区的研究却发现,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南侧发育着一个宽大的增生杂岩体,它与雅江蛇绿岩是同一大洋即特提斯喜玛拉雅洋俯冲消减的产物,前者代表着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消亡遗迹的主体,是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缝合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者代表的是俯冲带与拉萨地块之间的残余洋壳,它由北向南仰冲,构成日喀则-桑日弧前盆地前缘脊和南部基底,因而其不代表主缝合带。北喜玛拉雅增生杂岩体的发现改变了以Gansser(1964)为代表提出的喜玛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重新审视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缝合作用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质制约和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