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湖南沃溪矿床是扬子地台南缘江南元古代造山带内产出的为数众多的钨-锑-金的建造矿床的典型代表。有关该矿床的成因,曾先后提出过岩浆热液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热液成因、热卤水沉积.变质成因、层控构造动力再造成因等观点。我们的研究表明,沃溪钨-锑-金建造矿床系晚元古代弧后拉张环境下盆地喷发热流体同生化学沉积的产物。本仅从组构学和岩矿石及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2.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产于西秦岭南亚带寒武系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但与其它层控金矿床相比较,该矿床不仅含矿主岩特殊,而且矿石矿物和元素组合十分复杂.矿床中除Au外,Cu、U、Mo、Sb、V、Zn等元素在局部地段亦可圈出独立矿体.同时,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PGE)、铟的高异常以及硒的矿化富集体,从而构成了Au-Cu-U-Mo-Se-PGE建造矿床.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喷流沉积和地下水热液活动改造两个成矿期.前者表现为硅岩建造中出现了众多成矿元素的高异常和黄铁矿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的形成,显示出矿质的初步聚集;后者则促使矿质富集层中的成矿物质组分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工业矿床的形成.矿床属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喷流型层控金矿床.  相似文献   
73.
郑明华  付遵涛  陈哲 《高原气象》2010,29(2):412-419
利用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和变点检测等统计方法,集中分析了北极臭氧损耗对东亚中高纬度地区初春地面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北极臭氧损耗影响而气温变化显著的区域为东亚中高纬度地区,与臭氧损耗关系最密切的地面气温空间模态是以贝加尔湖西北为中心的暖异常。(2)北极臭氧损耗对地面气温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时间上。除了贝加尔湖西北—东西伯利亚大片区域外,我国华北和西北也存在显著的负异常提前进入暖季。(3)臭氧损耗对关键区域的气温突变点影响的幅度很大,约在3~5天,这对复杂的3月气温短期预测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矿床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正在崛起的各种矿床成因新理论。  相似文献   
75.
76.
硒—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一个重要指示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人们所了解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指示元素是Sb、As、Tl、Hg、Te等。通过对西秦岭南亚带较典型的拉尔玛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研究,提出Se也是此类金矿的一个重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77.
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的特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示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滇黔桂"、"川甘陕"两个金三角密集区内的某些卡林型金矿床中,自然砷矿物的存在并非个别现象。自然砷呈致密块状、致密凝胶体状(肾状)、脉状或微细脉状产出。自然砷呈他形粒状,颗粒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5~0.50mm,最大可达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白色,显微硬度为114.21~150.60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27~3.59。矿物主要化学成分As的质量分数为92.74%~99.74%,并含有S0.18%~5.25%,Sb0.04%~3.65%。矿物为三方晶系,晶胞参数值a=0.3759nm,c=1.0527nm。利用矿床中含砷矿物的共生组合特点及热力学资料,探讨了卡林型金矿床形成的温度、成矿流体的f(O2)、f(S2)变化范围及金以金砷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理论模式,试图开辟新的找矿途径,因而需要理论提供更大的实际帮助。近年来,人们力求对所研究的成矿客体和周围介质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的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图概括出新的认识。本文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碱性火成岩与热液金矿化;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沸腾酸化模式;砂金细菌结晶和冰冻析出成因机制新说;构造剪切作用与金矿床的就位;不纯碳酸盐地层与微细浸染金矿化的关系以及海底喷流(气)成矿作用对金富集成矿的意义等六个问题作了扼要概括地介绍,这对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将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79.
该金银矿产于下古生界歪头山组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严格受层位控制,属于典型的层控银矿床。围岩还有黑云母变粒岩、白云母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等。矿体规模较大,呈似层状、透镜状等。自然银系矿石中主要的银矿物之一。一号矿体之自然银,其连晶形态多种多样为他处所罕见。归纳起来有:  相似文献   
80.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产于西秦岭南亚带寒武系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但与其它层控金矿相床比较,该矿床不仅含矿主岩特殊,而且矿石矿物和元素组合十分复杂,矿床中除Au外,Cu,U,Mo,Sb,V,Zn等元素在局部地段亦可圈出独立矿体。同时,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PGE)铟的高异常以及硒的矿化富集体,从而构成了Au-Cu-U-Mo-Se-PGE建造矿床,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