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562篇
地球物理   619篇
地质学   1881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941.
科尔沁沙地人工林下结皮发育对表土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生长年限人工林下土壤结皮的理化性质及结皮发育对表层土壤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 a、15 a生杨树林下分别发育了物理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15 a、25 a生樟子松林下均发育了苔藓结皮,结皮的厚度、紧实度、水分、粘粉粒含量及全效、速效养分等随物理结皮向苔藓结皮的发育依次增加。同时,结皮的存在增加了其下层土壤颗粒组成中的极细沙和粘粉粒含量,富集了结皮下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养分,而且结皮对下层土壤的这些影响作用从物理结皮、地衣结皮到苔藓结皮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同一结皮下土壤粘粉粒含量、养分含量在0—5 cm范围内由表及里呈递减趋势,但均高于对照无结皮层相对应的值。25 a生樟子松林下发育的苔藓结皮及其下层土壤的理化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人工林下结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 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 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 其海水东浅西深, 西部为活动型, 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 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 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 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 祁连隆起带加宽, 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 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 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 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 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943.
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少鹏  王来贵  赵永红 《岩土力学》2006,27(7):1082-1086
采用自行设计的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监测系统(Geo-DSCM系统),观测了受单轴压缩的岩石圆孔结构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演化。圆孔结构由大理岩方板在中心钻孔加工而成,以0.02 mm/min的位移加载速度进行单轴压缩至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载荷水平较低时圆孔结构的拉应力集中部位发生变形集中现象;当载荷水平接近加载曲线的峰值点时,变形集中在两条共轭的与加载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局部化带上;之后,变形的集中迁移到其中一条带上集中,结构最终在此带上形成宏观裂纹而破坏。  相似文献   
944.
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张存厚  刘果厚  赵杏花 《中国沙漠》2006,26(6):1024-1032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地理成分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物种的多样性较高,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2%,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具有一定数量的古老成分,地理成分混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同时该区系又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45.
赵炼恒  李亮  邹金锋  赵志刚 《岩土力学》2006,27(Z2):815-820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产被采出后留下的“空洞区”。迄今对浅层老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一类重大工程的研究较少,研究浅层老采空区上建设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工程,从设计处理要求、治理范围、治理方案对比优选、强夯置换现场试验分析、施工组织工艺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浅层老采空塌陷区强夯置换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治理此类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6.
为了研究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空间错位程度,定量分析其空间错位关系,以宁夏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错位理论与模型,综合利用熵权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重力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可视化表...  相似文献   
947.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地区分布有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它们分别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高硫化浅成热液型。所有上述铜金矿床主要在莱彻兰褶皱带中两条平行的奥陶纪火山—侵入岩带内产出,其中东侧分布的为奥浪冶—维林顿带,西侧的为帕克—纳瑞门带。同位素年代数据表明:上述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的矿化与蚀变作用均同奥陶纪(480~430 Ma)侵入若有关。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叙述了兵团勘设院开展钻探质量管理活动,发展了300多个 QC小组,获自治区和兵团优秀成果奖30多项,成绩显著,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9.
伊宁盆地尼勒克剖面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对伊宁盆地北侧尼勒克剖面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盆地的沉积相及构造演化,探讨其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一好”的级别,有机质类型泥岩以Ⅲ1为主,煤为Ⅲ1、Ⅲ2型,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推测在盆地内部更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950.
铼-锇同位素体系介绍及其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 Os同位素体系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对矿石矿物 (硫化物和氧化物 )进行测年的同位素方法 ,利用 1 87Os/ 1 88Os比值还可以示踪成岩物质与流体的来源及其随后的演化历史 ,因此在矿床学研究及矿床勘探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 Re Os同位素测年方法及其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