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效应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土壤呼吸是陆地植物固定CO2尔后又释放CO2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与全球变化有关的一个重要过程。综述了全球变化下CO2浓度上升、全球增温、耕作方式的改变及氮沉降增加的土壤呼吸效应。大气CO2浓度的上升将增加土壤中CO2的释放通量,同时将促进土壤的碳吸存;在全球增温的情形下,土壤可能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CO2,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是引发温室气体CO2产生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认为土壤碳库的碳储量增加并不能减缓21世纪大气CO2浓度的上升。据此讨论了该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的一些研究方向。其中强调,尽管森林土壤碳固定能力有限,但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是一项缓解大气CO2上升的可行性对策;基于现有田间尺度CO2通量测定在不确定性方面的进展,今后应继续朝大尺度田间和模拟程序方面努力;着重回答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过程机理;区分土壤呼吸的不同来源以及弄清土壤呼吸黑箱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动物的功能。当然,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2.
热流─生热率线性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流-生热率线性关系的发现被视为理论地热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定义了数十个热流省。但是,这一线性关系至今仍缺乏可信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了热流-生热率线性关系的发展历史,综合介绍了20多年来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为正确理解这一经验线性关系的内在涵义而展开的研究,并对现有大陆热流省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24.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对亚洲季风和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激发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大尺度遥相关,影响着北美和欧洲以及南印度洋的大气环流和气候.青藏高原气候不是被动的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它也可以通过北太平洋大气环流调制着太平洋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春、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哈德莱(Hadley)环流和赤道辐合带(ITCZ),调制着热带ENSO发展,因此研究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ENSO发展的方法是必要的.这体现了北半球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本质.由于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方面,因而加强研究青藏高原在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5.
Br2-H2O2-HCI溶解容量法测定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平 《贵州地质》2000,17(1):57-59
采用Br2-H2O2-HC1冷浸溶矿体系,泡塑吸附,氢醌容量法测定矿石中的金,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6.
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的气象背景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亮  徐祥德  赵平 《气象学报》2018,76(6):944-954
利用1998-2004年6-8月共21个月的ISCCP对流路径集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RMM 3B42降水资料,采用合成统计分析方法,对夏季生成于青藏高原(高原)地区的对流系统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各类高原对流系统动热力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探讨各类对流系统能否移出高原的气象背景场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对流系统主要生成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存在两个高发中心。夏季高原对流系统按照对流系统的移动路径可以分为未移出高原、向南移出高原和向东移出高原3类。高原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和生成源地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气象背景场。当生成的高原对流系统上升运动强、水汽条件优越时,其强度不断增大,利于对流系统维持发展并移出高原,如果这类高原对流系统处于强西风气流控制下,容易向东移出高原,如受较强偏北风气流影响,则容易向南移出高原;而当生成的高原对流系统上升运动弱、水汽条件不理想时,其强度不断减弱,不利于对流系统发展移动,高原对流系统在高原区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27.
围绕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其上、下游大气环流在年际尺度变化上的联系,对最新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介绍。通过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试验,指出在年际尺度上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与同期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具有显著且稳定的联系,前者可能通过调节亚洲和中东太平洋热带外大尺度垂直环流异常影响后者。另外,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对高原上空及更大范围上对流层温度的年际变化也有一定贡献,进而通过对上游大尺度环流的调节作用影响到同期西非萨赫勒地区的降水。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只是导致其上、下游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一个原因,其他影响效应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与华西秋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1961-1995年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8个测站的月平均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地面热源与华西秋雨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地面热源与华西秋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原东部地面热源异常强迫500hPa大气环流异常来制约华西秋雨的多寡。  相似文献   
29.
ON THE PROCESS OF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EAST ASI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sing daily observational rainfall data covered 194 stations of China from 1961 to 1995 andNCEP model analyzed pentad precipitation data of global grid point from 1979 to 1997,thedistribution of onset date of rainy season over Asian area from spring to summer is studied in thispaper.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stages of rainy season onset over East Asianregion from spring to summer rainy season onset accompanying subtropical monsoon and tropicalmonsoon respectively.The former rain belt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cold air and therecurred southwesterly flow from western part of subtropical high and westerly flow from the so-called western trough of subtropical region occurring during winter to spring over South Asia.Thelatter i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ubtropical monsoon rain belt over inshore regions of South ChinaSea originally coming from south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Basin advancing with northwardshift of subtropical high after the onset of tropical monsoon over South China Sea.The pre-floodrainy season over South China region then came into mature period and the second peak of rainfallappeared.Meiyu,the rainy season over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 and North China thenformed consequently.The process of summer tropical monsoon onset over South China Sea in 1998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indicated that the monsoon during summer tropical monsoononset over South China Sea is the result of the westerly flow over middle part of South China Sea,which is from the new generated cyclone formed in north subtropical high entering into SouthChina Sea,converged with the tropical southwesterly flow recurred by the intensified cross-equatorial flow.  相似文献   
30.
地热系统气-水-岩石体系化学热力学平衡及其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平 《岩石学报》1992,8(4):311-323
结合在冰岛地热田所取得的实际资料,本文讨论了影响地热井中地热流体样品代表性的因素,深入探讨了地热系统中气-液、气-气间的化学热力学平衡过程,认为Fischer-Tropsch反应在冰岛Krafla地热田部分热储(t>240℃)中是能够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的。文中详细阐述了在气-水-岩石体系中对矿物组合和气体浓度关系进行化学热力学模拟计算的方法,提出黄铁矿+磁铁矿+绿帘石+葡萄石同样控制着一些热储(t<220℃,Cl~-<500ppm)中硫化氢的浓度,并对二氧化碳、硫化氢地热温度计作了热力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