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鲁武马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多套超深水、超大型、富含天然气藏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以始新统砂体为解剖对象,分析区内重力流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砂体以巨厚层状产出于深海泥岩内部,并与周围泥岩截然接触,测井曲线表现出宏观均一性;岩心揭示此类巨厚砂体是由多期单砂体叠置而成,单砂体是由底部高密度颗粒流和顶部低密度浊流两部分组成,且经历过强底流改造。鲁武马河流三角洲强大物源供给决定了区内砂体分布面积和体积规模;深海滑塌、块体搬运等重力流沉积过程控制了沉积体粒序构造和内部结构;海底区域性强底流持续冲刷并携带走单砂体顶部细粒沉积物,残留了底部“干净”的中粗粒砂岩;多期沉积事件和频繁水道迁移决定了砂体纵、横向叠加展布,并最终形成了区内厚度巨大、岩性宏观均一且连通性极好的超大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2.
机载LiDAR海岸地形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载LiDAR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概括了机载LiDAR测量技术发展、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结合海洋测绘需求,论述了机载LiDAR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和精度,分析了海岸地形测绘应用的前景,为提高作业部门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推进机载LiDAR测量技术在海洋测绘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和数字散斑的测试原理,对平顶山十矿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保护层己18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和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己15-16煤层的卸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己18煤层工作面开采后顶板垮落带高度约为8.2 m,裂隙带的高度约为29.7 m,且被保护层位于裂隙带的中下部;随着保护层工作面的不断开采,被保护层的垂直应力依次呈"V"型、"U"型和"W"型的应力分布,己_(15-16)煤层原始应力约下降了24%;被保护层己_(15-16)煤层的膨胀变形量为11.16‰~21.9‰。该实验为研究平顶山十矿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的卸压效果分析、覆岩移动规律和巷道布置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采用无结构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陆架模式,考虑8个主要的天文分潮,建立胶州湾三维高分辨率数值模型来重现和研究其潮汐潮流变化状况。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同潮图和潮汐、潮流、余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最大可能潮流和最大余流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流速分别可达2.14和0.43 m/s;除了湾口附近前人报道过的4个余流系统外,还在中部首次揭示了2个相对较弱的余流系统;潮流能通量在内外湾口呈"左进右出"的结构;胶州湾的平均纳潮量为8.31亿m3;染色试验表明,胶州湾30 d的水交换率为36.8%。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强震短临前兆的HRT波模型,和用HRT波模型分析强震前地电观测资料预测未来强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方法。用HRT波模型分析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红格地电台的记录资料,提取出了汶川MS8.0地震前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拥有完备的海洋环境保障体系,业务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海军部队作战目的达成和行动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阐述了美国海军海洋环境保障作战保障概念,介绍了美国海军海洋环境保障业务的组织架构,分析了美国海军海洋环境保障内容和主要特点,论述了美国海军用于海洋环境作战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为我国海洋环境保障领域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进行,集体土地确权信息的登记、业务办理、资料记载和信息查阅等需求日趋强烈,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上述功能,成为了确权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介绍的苍穹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中实现从申请、调查、审批到发证的网络化管理流程,从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土地登记的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东海嵊山岛风尘黄土中的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海岛屿风尘黄土地层的存在是下蜀黄土在东部的继续与延伸,红外释光测年(IRSL)表明,东海嵊山岛黄土剖面形成年代约为50-10kaBP,即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期间;植物硅酸体分析发现该剖面样品含有丰富的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化石,且在剖面中变化较大,在对植物硅酸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了判别分析、冷暖比值判别和古植被类型判别的方法,对植物硅酸体所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将岛屿风尘地层中的植物硅酸体划分为7个变化阶段,反映了岛屿黄土堆积期的7次气候变化过程,探讨了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特征,发现该剖面沉积期间主要为干冷的草原环境且经过了一系列冷-暖气候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东海岛屿风尘地层中火山玻璃的发现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通过对东海诸岛屿第四纪风尘沉积的研究表明 ,东海嵊泗列岛上广泛接受晚更新世以来的风尘堆积[1] 。嵊山岛是浙江沿海舟山群岛最外缘的岛屿之一 ,位于 30°4 5′N、12 2°5 0′E的东海海域 ;岛屿面积约 4 2 5km2 ,该岛屿主要由花岗岩基岩组成 ,岛屿最高点海拔达 10 0多米。岛屿大部分地区基岩直接出露地表 ,厚达数米的风尘黄土直接覆盖在基岩之上。该岛风尘堆积地层较为典型 ,保存较为完好 ,风尘地层记录诸多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信息 ,是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风尘沉积、第四纪环境演变和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良好载体。通过对岛屿风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