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赵亮 《地理教学》2020,(4):33-35
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多个维度介绍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归纳出以下几点: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注重课文前后逻辑联系和知识进阶是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特色,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是本套教科书的系统特色。  相似文献   
252.
生态因子在黄海绿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雨  赵亮  刘境舟 《海洋学报》2019,41(8):97-105
2008–2017年南黄海海域连续10 a发生绿潮,影响周边沿海城市养殖、旅游和航运安全等。研究绿潮生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黄海绿潮分布特征,开展绿潮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MODIS L1B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绿潮信息。根据逐年绿潮覆盖面积的变化特征,将绿潮生消过程分为3个阶段:触发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消衰阶段,分析了海表温度、降水和光照在绿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触发阶段,温度达到15°C后,有效降水可以刺激绿潮的触发,在降水后的半个月内可以通过MODIS影像发现绿潮。在快速发展阶段,绿潮所在位置海表面温度为16~21°C,适宜绿潮的快速生长;太阳短波辐射集中在250~280 W/m2范围内;降水量是影响绿潮生长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降水量少时绿潮覆盖面积峰值明显较小,而出现绿潮覆盖面积最大值的2016年降水量也极高。在消衰阶段,海表温度上升至22~26°C,绿潮在卫星影像中消失时,平均海表温度超过26°C,最高温度可达27.48°C,较高的海表面温度是导致绿潮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太阳短波辐射集中在240~260 W/m2,略低于快速发展阶段光照范围;降水量在该阶段相对充足不再影响绿潮的生长。  相似文献   
253.
<正>城乡融合是对城乡协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继承和深化,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融合"二字,就是一种城乡资源、要素、价值均等化均衡发展的城乡状态。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城乡融合发展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相似文献   
254.
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对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粗糙底床界面物质交换过程涉及到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水力粗糙砂质底床条件下界面物质交换通量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变化范围内,受上覆水平均流速、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的共同作用,有效扩散系数从水力光滑区、过渡粗糙区至完全粗糙区呈现较为明显的分段变化特征,采用渗透率雷诺数可将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的依赖关系进行较为一致的描述。基于双参数(粗糙雷诺数和渗透率雷诺数)分析,确定了不同流动区域的相应阈值以合理表征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对界面物质交换特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55.
相关分析在气象科研和业务中具有广泛应用,是定量分析气象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首先系统综述了气象科研与业务中不同计算形式的相关分析算法,然后重点阐述了相关分析在气象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窗口滑动相关和相关系数的扫描式多尺度突变检测算法.接着介绍了大数据研究领域中新发展的相关分析算法,简析了其对气象相关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6.
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是确定大气模式中重力波参数化方案的重要条件之一,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扰动场是获取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的基础数据;目前,获取扰动场的方法较多,但基于不同方法计算的扰动场对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2014—2017年山西太原气象台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利用2—4阶曲线拟合方法获取下平流层(17...  相似文献   
257.
基于国内外动力模式和诊断分析,分析了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预测的成功和不足。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水汽输送较弱;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较少,登陆及影响华南的台风偏弱。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夏季华南降水偏少25%以上。(2)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实况与2021年3和4月两次预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动力模式对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位置以及东亚大槽的预报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物理因子诊断分析预测中大部分信号指示2021年华南夏季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与实况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58.
为了分析广东省2022年2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基于1951—2022年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1991—202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22年2月广东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结果表明:2月广东降水异常偏多2.7倍,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多;18—22日出现罕见冬季暴雨过程,20日全省平均日雨量打破2月历史极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次年广东2月降水的影响基本反相,厄尔尼诺(拉尼娜)次年,菲律宾上空为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北侧的西南风(东北风)将海洋(陆地)湿(干)空气输送至广东上空,使广东大部降水偏多(少)。在拉尼娜次年时,若2月青藏高原高度场异常偏低,有利于高原南侧的印缅槽偏强,则广东省2月降水偏多;若2月青藏高原高度场略偏低,则广东省2月降水以偏少为主。2022年2月广东降水异常偏多,与典型拉尼娜次年的影响不同,但同期青藏高原高度场异常偏低,说明拉尼娜背景并不是导致该次广东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青藏高原高度场异常偏低则是导致广东2022年2月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9.
太平洋板块沿希库兰吉海沟俯冲至新西兰北岛下方300km左右,向南与新西兰南岛发生碰撞,导致北岛发生顺时针旋转。该区域为研究俯冲带地幔楔变形,理解俯冲过程中地幔物质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利用近震(深度范围在70~150km) S波分裂计算获得了北岛弧后塔拉纳基地区的地幔楔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延迟时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深度在120km之上的地震对应的快波优势方向为NE—SW,近似平行于海沟走向,反映了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动引起的橄榄岩晶格优势排列;而120km之下地震主要集中在塔拉纳基地区北部,快波方向为NNE—SSW向,且延迟时间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100~150km处的俯冲角度急剧变陡至近似直立,引起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因此,推测弧后北部深度>120km地震的NNE—SSW快波方向可能是受到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走向的地幔流动,以及俯冲角度变陡而使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弧后北部地幔楔深部的拉张作用更为强烈,是造成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