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837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stud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ovariances of glaciers and lakes w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within a basin in Tibet. This study focuses on glacier and lake variations in the Mapam Yumco(玛旁雍错)Basin (covering 7 786.44 km2)by Integrationg series of spatial data from topographic maps and digital satellite images at four different times 1974, 1990, 1999,and 200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decreased lakes, retreated glaciers, enlarged lakes and advanced glaciers co-exist in the basin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2) glacier recession was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warmer climate; (3) lake areas in the basin are both reduced and enlarged by an accelerated speed with more water supplies from speeding melt glaciers or frozen groun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相似文献   
992.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庆华 《地质通报》2008,27(6):729-725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为此需要广泛的探索。笔者认为,李四光开创的地震科学研究思路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 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以后,李四光十分重视地震工作,同年即在广东建立了第一支专业的地震研究队伍。1965年组建了西南地震地质大队,发表了《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一文。  相似文献   
993.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地层可分为3个白云岩层和4个石灰岩层。白云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为91.1%~100%,其他矿物小于8.9%,以泥晶为主,分布在岩石的骨架颗粒和孔隙充填物等各种结构组分中。白云岩δ13C为0.80‰~3.16‰,平均为2.24‰;1δ8O为0.56‰~5.23‰,平均为2.56‰。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准同生超浓缩卤水条件下,古盐度为36.88%,古温度为1.07℃。石灰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多在25%以下,以亮晶为主,在孔隙或裂缝发育部位富集,而坚硬的骨架部位几乎没有白云石。白云石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为102.5~296℃,平均为156.3℃;盐度为0.55%~6.25%,平均为3.75%;密度为0.95~0.99 g/cm3,平均为0.97 g/cm3;压力为20.65~42.65 MPa,平均为33.65 MPa。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可能与成岩期后热水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巢湖北部平顶山一带出露国内乃至国际典型的海相三叠系剖面.采矿活动及其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对该剖面的存在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立巢湖平顶山地质遗迹保护区不但可以保护珍贵自然地质遗迹资源永续利用,还将有助于提高巢湖市区与巢湖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巢湖旅游的内涵,改善巢湖旅游的环境,对巢湖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新地沟和卵独庆金矿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柳树沟岩组中,是典型的与韧性-脆韧性剪切变形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石的主要类型有千糜岩化石英绢云片岩、千糜岩化绿泥绢云片岩、糜棱岩化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长英质糜棱片岩、长英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构造片岩等.构造-蚀变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基性火山岩类似.其稀土元素总量∑REE(44.9×10-6~155.4×10-6)、LREE/HREE比值(7.0~26.1)、δEu(0.6~1.2)也显示了中基性火山原岩的特点.构造-蚀变-成矿流体的特征为富CO2的低盐度的较高密度的流体,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前寒武纪绿岩带建造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构造-蚀变作用强烈的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96.
一种基于TM影像的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变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芳芳  贾永红 《测绘科学》2008,33(2):147-149
近年来,有着"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湿地研究己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领域。本文结合缨帽变换及决策树分类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湿地提取方法。首先对原始影像进行缨帽变换,提取其湿度分量,利用湿度分量进行分级提取,区分湿地与陆地。接下来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影像光谱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用于区分不同类型湿地。最后,对两个时相的湿地分布影像进行了变化检测,提取出了湿地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997.
固阳北-白云鄂博属内蒙古中北部干旱地区,部分第三系"红层"覆盖区地下水资源极度贫乏,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本文运用常规电阻率测深法,在结合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和电性参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电阻率测深曲线的定性、定量精细解释,对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及其富水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可以取得显著的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海洋环境中溢油与沉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溢油事故频发,促使关于溢油在海洋中的环境行为、归宿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蓬勃发展。阐述了溢油进入海洋环境后与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溢油分散剂对溢油环境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估溢油的环境归宿和潜在生态效应,为海洋溢油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加甘滩金矿床是西秦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合作矿集区近年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中上三叠统细碎屑岩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逆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呈雁行状、羽状分布,矿体形态为板状、脉状、分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自然金。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本次在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氢-氧-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加甘滩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两相包裹体最为常见。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均值为248.67℃,盐度均值为3.78‰NaCl,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石英δ18OH2O值为10.42‰~13.82‰,δD值为-101.2‰~-93.2‰,成矿流体组成较复杂,可能既有岩浆水,也有变质水的参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值为-13.4‰~-7.5‰,可能来源于岩浆作用或变质沉积地层;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主要来源于造山带铅,有部分上地壳铅和地幔铅加入。加甘滩金矿床成因类型为...  相似文献   
1000.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露和老硐编录,分析建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钴锰矿。研究结果表明,卓乌阔组第4段硅质岩与灰岩接触带(硅钙面)为主要赋矿空间,其次为灰岩-硅质岩建造中层间断裂带。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近EW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加里东晚期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初始富集成矿期,印支期是该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该期近EW向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对原始沉积层进行叠加改造;燕山期NE向、NNE向压扭性断裂对早期含矿地质体截切错动,并为后期钴锰再次淋滤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为成矿期后构造单元,控制钴锰最终成矿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