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4年,新疆地区开展了安居工程。自开始实施以来主要分为2004~2010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和2010年至今的安居富民工程两个阶段。至今,已经整整10年。在这10年里,安居工程在抗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于田地区近10年地震活动背景,重点对比2008年和2014年2次于田MS7.3地震中安居工程破坏的相关参数,最终通过参数对比认为安居富民工程的建设不但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程度,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救灾的安置成本和政府抢险救灾的投入相对减少。同时,由于安居房在地震中表现出好的抗震性能的客观鲜明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发生背景及震害特征,介绍了ShakeMap_CNST震动图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及地震动参数的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鲁甸6.5级地震的震动图预测中,进一步分析了震区场地条件对局部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动图预测的地震动特征与现场宏观调查的结果总体上是相适应的,最后对震动图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的MS6.5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Ⅷ度,砂土液化、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极震区内砂土液化发生范围广泛,地表发生喷砂冒水和边坡的侧向移动,对道路、水利等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裂缝断错多处路面,宽度最大达30 cm,裂缝多呈NWW走向;崩塌主要发生在高阶地边坡地带,人烟稀少,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是新疆近十年来MS6以上较为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4.
贵州喀斯特水文地貌型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明 《地理学报》1991,46(4):460-469
  相似文献   
105.
石笋微层的谱分析和北京地区1千年来的气候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是北京地区气候变化最好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之一。为了研究北京地区近1千年来气候演化历史中蕴含的周期性规律,我们采用滑动谱分析的方法提取了石笋微层厚度曲线包含的气候变化周期信息,发现石笋微层厚度变化最主要的周期成分是2年、3.3年、5年 ̄6年、10年 ̄12年、16年 ̄18年、133年和194年等几个周期,包含了与现代气候年际振荡相同的准3.5年周期,准5 ̄6年周期和11年周期。而且不  相似文献   
106.
浙江瑶琳洞风化碳酸钙景观复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风景旅游洞穴,开放后,大量游客涌入和高能景观灯的应用,洞穴环境及能量埸和化学埸发生了巨大变化,洞穴碳酸钙景观遭受严重破坏,其景观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文中论述了在已遭风化破坏的碳酸钙景观上滴喷高Ca+2碱液,吸收洞穴空气CO2,形成CaCO3沉积层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a+2碱液滴喷技术可以恢复风化碳酸钙景观的美学度,同时又降低洞穴空气中的浓度,改善洞穴环境。  相似文献   
107.
石笋与环境— — 石笋纹层形成的环境机理初探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 ; 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高分辨的气候— 环境变化信息库。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北方洞穴石笋中发育双重光性微层(透光微层和发光微层),两种微层可以相互对应,但也存在不相匹配的现象。运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微层内物质组分,发现透光微层的浅色段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Mg和Sr元素以及小分子有机质,而Ba和Fe及大分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微层内暗色段,层内暗色物质包含有机质和粘土物质。微层物质组成和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反映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信息。  相似文献   
109.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水源氧同位素的变化,因而也反映了季风强弱的变化。碳同位素反映了土壤有机环境的变化。微层层厚与氧同位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载体,而碳同位素是自然环境变化叠加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110.
贵州龙宫水系坡立谷湖群水文地貌结构与功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明  梁虹 《湖泊科学》1995,7(1):14-20
龙宫是贵州著名的喀斯特网景点,该区在第四纪构造运动中由于地貌回春,形态逆向发育,水系频繁变迁,喀斯特地块渗漏导致地表流集中转入地下,从而使流水谷地首先盲谷化并逐步形成洼地,在这个过程中,流域地貌复杂响应基面变化,发育了龙宫坡立谷,这些坡立谷的形成与流域形态演化相联系而不同于I.Gams对划分的类型,它们在水系结构中与地下管道相患联,每逢雨季,将大量上游汇水滞蓄盆内,形成季节性喀斯特湖,对下游起到良好的天然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