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在分析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建模与人工三维仿真模型两类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混合展示方法,实现了在同一三维场景中两类模型的独立加载和混合加载,并提出开展两类模型优势互补的三维应用方法。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图像纹理特征分析法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结节患者,采用水平集模型自动分割、提取肺结节,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对肺结节的能量、相关、对比度、逆差距和熵等图像纹理特征进行提取,将良、恶性结节的纹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肺良恶性结节的能量、相关、对比度、逆差距和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肺良性结节的能量、逆差距、相关性均大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对比度及熵的均值小于恶性结节.结论:肺良性结节纹理灰度分布均匀、纹理规则、局部灰度反差不大,而肺恶性结节纹理灰度分布不均匀、纹理杂乱、灰度反差明显,因此图像纹理特征对肺结节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及其在评价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受检者先行盆腔常规平扫,然后对选定层面采用MultiScan序列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 CT软件包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记录子宫肌瘤(n=18)及正常子宫肌层(n=17)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均获得成功;灌注成像显示子宫肌瘤灌注高于正常子宫肌层(t=3.540,P=0.001),子宫肌瘤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54.87±19.09)ml·100g-1·min-1、(12.41±4.07)%和(18.61±5.31)s.正常子宫肌层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32.82±17.68)ml·100g-1·min-1、(8.78±6.25)%和(20.64±5.71)s.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为定量检测子宫及子宫肌瘤血流灌注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下管线是地下空间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进行获取了大量管线数据,很多城市开展了三维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这需要三维管线建模技术的支持。本文结合重庆市三维管线建模工作,特别针对管线三通建模相关文献不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圆管三通建模方法。本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定义圆管三通的旋转中心轴,进而利用旋转中心轴及管段的3个方向,求出管段断面特征点坐标,并基于射线求交得到衔接处的交点坐标,最后构建出管线三通的表面格网。通过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方向、不同管径的管线三通三维建模,形状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血管集束征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63例SPN,在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以及在良恶性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SPN的血管集束征在VR图像显示率高于MPR(P<0.05),在MPR和VR图像上,恶性SPN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均高于良性(P<0.05)。结论: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更全面地显示血管集束征,对SPN的良恶性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2658例病人头颅CT平扫结果,测量其中可显示的基底动脉(BA)的直径、分出大脑后动脉的高度及走行位置,检出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病例。结果2658例全部按常规8mm多层CT容积扫描并行3mm重建,2379例能清楚显示BA,共发现16例符合Smoker等定义的VBD的病例,其CT与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头颅多层螺旋CT平扫后行3 mm重建图像89.50%可显示BA,对其进行测量可以诊断V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