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大庆油田地震应急预案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大庆油田地震应急预案情景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大庆油田重要建筑物和特殊结构的分布和危险性,模拟了生命线工程、生产系统受损及次生灾害引发的灾害场景,并对灾害损失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在GIS平台上可视化表达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展示了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的情景,检验了预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剪切波速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采用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波动理论模型,研究了3种单一均质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剪切波速变化对场地设计反应谱的影响,重点分析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Tg和平台值αmax的变化趋势,其结果对于指导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勘察试验工作以及提高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近海9.0级地震及伴发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灾害的特点和震后应急救灾行动,总结了此次应急的经验和不足,并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背后山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了野外考察,揭示了背后山发育的古滑坡,圈定了古滑坡周界,分析了汶川地震对背后山古滑坡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估算了背后山古滑坡的卓越周期,并与汉源老县城附近的强震记录的卓越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可能出现了共振现象.最后探讨了背后山古滑坡对汉源老县城建筑物震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场地类型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在总结一些学者研究基础上,利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反应谱为目标谱,合成不同加速度峰值和特征周期加速度时程曲线共28条,将其作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选取和构造了四种场地类型的225个土层剖面,计算了不同土层剖面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设计反应谱的平台值.基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6.
建筑物震害预测对于制定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意义重大,对于我国高烈度区建造的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目前没有成熟的震害预测方法.为了预测西昌市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可能发生的震害程度,通过分析该种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以结构薄弱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指标进行震害预测,并结合...  相似文献   
37.
1950年以来亚洲大地震及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均穿过亚洲,亚洲是世界上地震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文中收集整理了东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共10个亚洲国家1950年以来发生的7.0级以上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害资料。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发生的大地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对各国家大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并针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震害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结果显示,1950年以来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大地震发生的频率高、次数多;而中国、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地震人员伤亡较大。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亚洲大震巨灾的分布及其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薄景山    王玉婷    薄涛  陈亚男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090-100
城市的安全稳定、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城市发展的美好追求。韧性城市理念的孕育和产生是城市在漫长发展的历史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全新理念,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当前有关韧性城市的研究成果;追溯了韧性城市理念的起源;全面地总结了不同学者和有关国际组织关于韧性城市定义和内涵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韧性城市新的定义;总结并归纳了韧性城市的主要特征、评价指标及方法;评述了韧性城市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开展韧性城乡建设的建议。本文的工作对从事韧性城市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对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及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断层带附近地震动场分布的研究,是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断层地震动场的分布对在断层附近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不仅是提供地震动输入,也是确定建设场地避让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分析、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基础,结合断层探测结果,利用统计经验关系等最终确定发震断层,并建立相应的震源模型。采用显式有限元和并行计算技术计算目标区域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利用有限断层随机合成的方法,计算高频地震动。将低频和高频地震动合成为目标区域内的宽频带地震动时程。对局部特殊场地条件地区,基于场地调查和勘探的数据,利用等效线性化等方法进行一维土层的非线性反应计算,给出这些特殊场地的宽频带地震动时程。最后,根据地震动时程获得设定地震发生时,目标区域的峰值加速度分布预测图和相应的反应谱。以长春市为例预测了在设定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震动场的分布情况。当长春尖山子—卡伦断层发生6.0级地震时,潜在破坏性地震动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附近,沿断层走向分布。加速度峰值沿断层垂直变化,主要为90 Gal~140 Gal。只是在长春市南部加速度峰值达到200 Gal。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具备断层附近地震动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符合当前对断层附近地震动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0.
反应谱的标定方法直接关系到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确定,合理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得到的设计反应谱能够真实地表达地震动的特性,是确定地震动输入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最小二乘法分段拟合方法,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不同场地典型强震记录反应谱的标定,对比了反应谱不同的标定方法,根据反应谱标定图形的对比及误差分析认为,最小二乘法分段拟合方法是操作简便且标定结果合理的反应谱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