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根据地震前兆的“应力-应变原理”,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是其孔隙度发生变化”的结论,进一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定律推导得出,饱和含水层井孔在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与该井孔静水位之差或二种不同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之差ΔH,可以相对量度饱和含水层岩体孔隙度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对量度岩体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可作为一项新的地震前兆指标。据此设计了一种以“井孔ΔH指标”为观测对象的新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理论分析得出,ΔH指标仅对地下深部岩体应力-应变的变化信息敏感,对非应力-应变因素和地表干扰不敏感。已有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具有抗干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性。距离实验点400km的2002年3月31日台湾花莲海外7.5级地震为ΔH指标的可行性实验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2.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蔡作馨  蔡诗凰 《地震》1994,(6):82-86
本文针对FD-125测氡仪在水氡日常观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仪器的高压特性及其与工作稳定性的关系取得了某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仪器工作稳定性的建议措施以及对仪器工作稳定性进行了适时监视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蔡作馨 《地震地质》2009,31(2):372-374
几十年沿着一条老路的当代地震预测主流试验体系,早在1994年,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陈章立先生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地表所进行的各种地震前兆观测,其观测数据的变化,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地壳和观测系统的综合反映。这些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变化所起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则是相当复杂的。;还处于这种状况的技术体系,其不能解决地震预测问题,显然不等于地震归根到底是不能被预测的;其没有检测到5.12汶川地震前兆,也显然不等于5.12汶川地震就没有前兆。从现实出发,中国的防震减灾对于地震预报依然有着迫切需求,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为地震预报探索走出困局、寻求进展,特提出本建议。其中所提议的技术路线是采取;断层研究、应力测量和位移测量三者一体;的一种力学框架;关键点是首先从解决;近地表应力场强度分布动态图像监测;问题着手,并就此给出了具体实施技术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有的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案和宁德地震台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就若干种不同方案在宁德地震台开展对比观测,并对4种方案的实际观测效果和其它有关优缺点分别给出科学评价。然后根据实验和分析结果,从中选出在科学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蔡作馨  杨鼎鸿  程庆斌  邓宁  林昊  邓聪 《地震》2006,26(4):9-14
在宁德地震台进行的地下水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实验中, 采用“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 配套相应的技术系统, 实现了对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连续综合观测, 而且记录到两者具有与固体潮相对应的同步性半日波微动态。 分析认为, 这一方面为地下水有关测项预报地震力学基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事实; 另一方面, 为试图通过综合观测以期有利于识别干扰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思路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