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库尔勒测区相对应力场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靖祥  尹光华  许凤柱 《地震》2003,23(3):89-96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震前,库尔勒台站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特大应变变化,经多次异常落实、实地调查并进行了多次论证,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库尔勒台记录资料计算了相对应力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主应力方向出现偏转变化,最大偏转量达83°。主应力值变化达1400kPa,剪应力增大了523kPa。研究了相对应力场的基本特点,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2.
利用回归分析求解乌鲁木齐台同一钻孔内应变和水位的相关斜率,并用筛选法方差判定其异常,研究相关斜率和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4 个元件同时出现相关斜率异常时有震率高;②相关斜率正异常映震效果好;③相关斜率属短临异常范畴;④相关斜率异常映震能力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3.
新疆乌什台钻孔应变仪在2003年2月24日伽师6.8级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 其特征为:① 异常类别齐全. 震前19个月出现趋势异常,震前55天出现短期异常,震前4天出现临震异常,并于震前1个多月出现指数型异常;② 异常量级大. 最大应变异常量级为1.710-5,在乌什台近20年的观测历史中不多见;③ 应变速率波动大. 张压交替变化显著. 依据应变异常量级、指数型异常的出现时间以及异常映震的区域性特点,对地震的强度、发震时段以及可能的发震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4.
2003年12月1日中哈交界Ms6.1级地震钻孔应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1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发生了Ms6.1级地震。震前,位于震中西南224km的新疆乌什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明显的应变异常信息。经多次落实没有发现干扰,认定为是与地震有关的应变异常。认为此次异常具有应变性质,呈压性、阶段性、节律性和张、压交替变化的波动性特点。深入分析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总结此次地震的预测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地震短临预测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
2003年阿尔泰强烈地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华  蒋靖祥  沈军 《内陆地震》2006,20(2):183-192
对2003年9月27日发生在俄罗斯阿尔泰南部山区的强烈地震在宏观烈度、地质和地震学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该次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建筑物造成了损害,在地表形成了NWW走向的断裂带,此断裂带在楚亚北部地区向东延伸20 km。次生地震变形表现为极震区内出现滚石、滑坡、喷水冒沙现象。震源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戈尔诺-阿尔泰地区是和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相连接。戈壁阿尔泰地区曾发生过多次震级7.0以上的地震,阿尔泰山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发生高震级的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26.
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及最大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地貌变形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尼勒克1812年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的平面分组特点、活动性质、分段特征,讨论了地震滑塌构造、地震断层与重力滑坡的区别,分析了线性滑坡后壁与地震断层的潜在关系。在正确区分地震断层和滑坡后壁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断层的最大位移。该形变带从吉仁台延伸到乔尔马以东,东西总长124 km,南北最宽处约28 km,地震断层断续展布97 km,最大垂直错距为15 m,水平位移为4 m。  相似文献   
27.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29.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一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 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 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 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相似文献   
30.
新疆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几种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前兆群体异常与新疆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 在单项观测手段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新疆中短期前兆异常、 尤其是短期异常的特征及阶段性演化标志; 剖析了2个典型震例。 研究认为, 新疆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综合分析方法可为中短期预测的提供依据; 多测项前兆异常的准同步转折是阶段性发展的主要指标; 短期内多种异常的集中出现可能是进入短期阶段的标志; 在无明显趋势性的背景异常时, 大范围、 多测项的前兆突变可能是强远震的异常特征; 形变异常强度AF值可为判定地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