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21.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eir resultan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have been drawing much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s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sphere of global influence and the comp…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树脂芯方法于2004年雨季期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雨季期间田间培养时间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方法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干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量为4.44 KgN.ha-1,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12 KgN.ha-1.d-1;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净氮矿化率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净氮矿化率与水分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7, P=0.22); 雨季期间,培养时间的长度对净氮矿化测定影响较大,连续培养37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测定值明显偏高;树脂芯方法对实验土壤干扰较小,是田间条件下研究温带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董云社  齐玉春 《地理研究》2006,25(1):183-183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素总贮量为308 PgC,占陆地生态系统碳素总储量的15·2%,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作用,主要表现为:碳素储量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中,地上生物量中仅为10%;草地生态系统不像森林生态系统那样具有明显的地上生物量,但由于地上部分受放牧、农垦等的影响碳循环远较森林生态系统要强烈,地上部分碳循环不仅速度快,而且向大气排放CO2的作用明显;作为主要碳贮存库的地下部分,由于草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其地下部分分解普遍较慢,草地作为CO2汇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独特的碳循环过程与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10,他引:36  
近年发表的关于陆地碳循环的国内外论著反映出如下观点 :1陆地主要的碳库 -陆地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的碳贮量分别为 560 Pg C、 1 40 0~ 1 50 0 Pg C(有机碳 )、 2 .0× 1 0 7Pg C(有机碳 ) ,其中岩石圈中化石燃料的贮量约为 50 0 0~ 1 0 0 0 0 Pg C;2大气 CO2“未知汇”的量大概在 0 .7~ 3.1 Pg C之间 ,“未知汇”可能存在于中纬度地区 ;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 CO2 排放量估计值差异较大 ,可能在 0 .6~ 3.6Pg C之间 ;4陆地碳循环模型已从静态模型发展到动态模型 ,而且更加注重大气 CO2 浓度增加和 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 C、 N、 P和 S等循环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5.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文中首先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植物、凋落物、土壤三大碳库以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通量等,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6.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矿质氮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羊草草原0~30cm表层土壤中矿质氮(NH4+-N+NO3--N)的浓度特征,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草原暗栗钙土中矿质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矿质氮含量仅占土壤全氮的0.20%~0.92%;土壤矿质氮含量随草地放牧强度升高而降低,围封禁牧多年的羊草样地矿质氮含量高于轮牧地和自由放牧地;生长季期间0~10cm、10~20cm和20~30cm各层次土壤NH4+-N和NO3--N含量随土壤温度、水分和植物生长吸收的变化而波动明显,不同深度土壤矿质氮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层0~10cm土壤矿质氮含量波动幅度最大:在4月和7、8月份,NO3--N和NH4+-N浓度分别出现峰值;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各采样点0~30cm土壤中NH4+-N含量均高于NO3--N。  相似文献   
27.
应用网袋法和砂滤管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杉木细根及两树种细根混合样品分解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研究细根分解,米槠细根在自身群落中分解最快,月分解速率分别为0.0052(0~1mm)和0.0080(1~2mm)。此外,米槠细根及其混合样品在米槠林中分解,1~2mm径级分解快于0~1mm径级;而杉木细根及其混合样品在杉木林中分解,规律相反。林地土壤环境条件、各径级细根自身的质量特性是影响细根分解的主要因子。(2)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均能应用Olso负指数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拟合的各项指标相近。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运用砂滤管法研究细根分解具有可行性。此外,砂滤管法研究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规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通量的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羊草草原土壤为大气CH4 的吸收汇 ,不同观测日CH4 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气温及表层地温与CH4 吸收通量除果后营养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 ,其余观测日两者的相关性不明显 ;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吸收通量间除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以及 2 0 0 3年开花期两者差异分别达到 0 10与 0 0 5的显著性水平外 ,两者在其余观测日差异均不显著 ;不同物候期间CH4 日平均通量除原状群落开花期与结实后期间 ,开花期与 2 0 0 1年果后营养期以及结实后期与 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间差异显著外 ,其它不同物候期之间CH4 吸收通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草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准确测定其土壤呼吸强度对于正确评价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对大气CO2的定量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类主要针茅属草地土壤呼吸强度进行了连续3年的野外测定, 比较分析了不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 计算了CO2年排放总量及其年内与年际变异系数, 并分别建立了土壤呼吸与温度、土壤水分因子的数值关系模式. 结果表明: 草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 各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较大的年内与年际变异, 尤其是在生长季, 土壤呼吸速率波动明显. 生长季土壤呼吸变异系数约为54.0%~93.0%, 年内变异系数均在115.0%以上, 年际变异表现为大针茅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年呼吸总量分别约为223.62~299.24, 150.62~226.99以及111.31~131.55 gC·m-2·a-1, 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从全年的尺度来看, 拟合最佳的温度因子变化分别能够解释三类草原土壤呼吸变化的63.5%, 73.0%与73.2%, 对应的Q10值分别为2.16, 2.98与2.40, 且各土壤温度指标Q10值三种草地均表现为10 cm地温>5 cm地温>地表温度. 从生长季尺度来看, 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强, 三类草原0~1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95.2%, 97.4%以及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