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藏马攸木金矿区黑云母的40Ar/39Ar法定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西藏马攸木地区安山岩中黑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年,其坪年龄为34.16 Ma±0.12 Ma,等时年龄为33.54 Ma±0.05 Ma,坪年龄代表黑云母的结晶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冈底斯-雅鲁藏布江成矿带西段可能存在喜马拉雅中期的岩浆喷发作用,且喜马拉雅中期可能对本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2.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主要是沂沭断裂带,该段自东向西分布着5条断裂.该段及邻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中朝断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褶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33.
地球内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体会引起高频地震波的散射,这些散射携带了大量关于地球内部介质非均匀精细结构的信息,可通过研究地震波散射信息来获取地球内部介质结构非均匀性.非均匀介质速度微扰动是造成地震波散射的最主要起因,也是引起地震波尾波和散射波包络展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观测和研究表明,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介质非均匀性,由地震波所揭示的介质非均匀尺度可达8个数量级。根据散射体与地震波长之间的大小关系,将地球内部介质非均匀性分为两类:即大尺度非均匀性(长波长非均匀性)和小尺度非均匀性(短波长非均匀性)。在当代地震学中,用确定性方法研究大尺度非均匀性已是众所共知的事情,目前技术方法也已比较成熟;对小尺度非均匀性的研究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理论探索和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对3D小尺度介质非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5.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频S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其均方根(RMS)包络逐渐变宽,把这种现象称为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S波传播路径上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对S波的多次前向散射和绕射作用是导致S波包络展宽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用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来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采用S波包络峰值延时对S波包络展宽现象进行量化。S波包络峰值延时定义为S波初至与其RMS包络峰值最大值之间的时间差。文中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4个小震记录进行了S波包络展宽分析,研究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小震S波包络展宽现象明显,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频率呈正相关;运用统计学方法获取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不同频带下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以及定量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的非均匀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S波包络时间差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质非均匀性可引起高频S波包络的展宽.S波包络展宽是定量研究岩石圈中随机速度非均匀性的有力工具.S波的初至与其均方根包络最大振幅的一半之间的时间延迟定义为S波包络时间差,该时间的大小可反映介质非均匀性强弱.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模拟了2D von Kaacute;rmaacute;n型随机介质中S波包络的展宽现象,统计分析了影响S波包络时间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机介质中S波传播的距离、随机介质速度扰动率及S波频率均可对S波包络时间差产生影响.相比较而言,速度扰动率对S波包络时间差影响程度最大,S波传播距离次之,S波频率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37.
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模型,首先研究了远场地震电磁场辐射场及其分布特征,其次分析了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与孕震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电偶极子激发源可以解释孕震区激发电磁辐射现象,是激发地震电磁辐射最有可能的激发源之一;远场地震电磁辐射强度的对数与地震震级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与孕震区裂隙特性分布及其电磁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地震电磁辐射现象和拓宽地震监测预报思路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用确定性地球模型很难对地震图中尾波给出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在区域地震记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震源与观测点之间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引起弹性波的散射可能是造成尾波的主要原因之一.尺度不同的非均匀体所引起的地震波散射强度有所差异,通过研究散射波可获取地球内部非均匀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39.
与"冰臼论"再商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交替的结果,宽谷(或U形谷)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化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  相似文献   
40.
基于EDA各向异性理论, 利用合成地震图方法求取各向异性介质参数. 该方法利用求取克利斯多夫方程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解析表达式, 避免了矩阵运算过程中奇异解的产生, 也减少了大量的运算时间,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同时, 运用凝聚函数法对合成记录与原始记录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在S波的主频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用该方法求得的各向异性介质参数, 可以客观反映和描述研究区域的介质各向异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