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冕宁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6年7月15日观测曲线出现幅度为5. 63 mm的下降变化,异常持续发展至2017年1月已累计下降16. 80 mm。针对此巨幅异常,本文中从仪器工作状态、周边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稳定性、人为影响、气象因素等方面分析异常可靠性。结果表明,异常属实、异常变化并非1号点单点变化,属于1-1C测段区域变形,西康温泉的出水时间与异常开始时间有关联。综合上述分析认为,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异常属实,可能与西康温泉取水有一定关系,但尚不能排除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攀枝花和西昌地区2002—2012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动态图像和部分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图像。通过分析重力场变化,研究2008年攀枝花6.1级地震与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得出攀枝花6.1级地震使攀西地区构造活动加强,较强的构造活动使2012年宁蒗、盐源交界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以及地震孕震过程和临震前重力场变化与攀枝花6.1级地震前的变化具有相似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 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流动短基线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13,异常测项比为0.13;地倾斜类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台站比0.17,异常测项比为0.13;地下水位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水位井点比为0.20;温泉观测存在水温短期异常的泉点比为0.15;温泉水氡、气氡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08,异常测项比为0.04;井泉水质组分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20,异常测项比为0.04;视电阻率观测存在中期异常的台站比为0.17, 异常测项比为0.06.对同一观测台或场地有不同观测手段,分别计算了台或场地数:四川地区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各类观测台或场地共有172个,存在观测异常台或场地比为0.14,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场地比分别是0.08和0.03;各类观测项共有335项,异常测项比为0.09,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测项的占比分别是0.06和0.01.可见,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多数没有观测到突出异常现象.本文中其它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的资料,经过研究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相似文献   
24.
��ˮ�Ӷ��Ѵ��ֽ������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α????????????????????????????????????????????? ?????????????????????????λ????????????????????????????????????α?????? ????????????????????????????????????ж???????????????????????????????????????????????????????????????????????С??????????????????????????????  相似文献   
25.
郑兵  苏琴  向平  王兰 《四川地震》2006,(2):36-39
三叉口地区在1989年巴塘6.7级地震和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显示该地区的地应力呈聚集状态,能量的释放较少;在震后重力场变化显示该地区的地应力呈释放状态,有较大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26.
郑兵  苏琴 《四川地震》2006,(4):41-46
本文描述了西昌测区的重力场在1990~2005年之间由于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的构造断裂活动而引起的重力场正负值区域的动态演化情况,按演化情况分为1990~1995年、1996~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5年4个时间段,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7.
简单介绍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鲁甸5.6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灾害情况。回顾了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对该地震的预测预报过程。思考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在预测预报中强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理想的中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综合运用地形、地质构造等基础信息,建立西昌地区的数值模型,定量分析由荷载引起的点位沉降变化等干扰对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包含西昌跨断层场地及附近尾矿库的数值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尾矿库矿渣堆积不是引起西昌场地水准观测资料出现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与中强震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4个跨断层形变测点资料的分析,认为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分为4个不同的活动时段,其不同活动时段断层张压结合;在川滇交界区域发生中强地震前则木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能捕捉到一定的前兆信息,地震大多发生在形变异常结束后50d内。  相似文献   
30.
跨断层水准与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地震后,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安排,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完成了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的5个跨断层短水准测点的应急观测任务,其中双河是汶川地震后复测次数最多的场地。通过对双河跨断层短水准应急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取汶川余震监视期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与中强余震的关系进行讨论,为今后强余震的预报总结经验。分析结果认为:双河跨断层短水准定点观测反映了强震发生后断层的蠕滑特性,较好地描述了中强余震发生前跨断层垂直形变异常形态,为余震的监测预报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