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胡博  张岳桥 《地质通报》2007,26(3):256-265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相似文献   
52.
Geomorphic study on Wjiahe segment of Serteng piedmont fault,Inner Mongolia is made.Throuth 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predecessors‘studies it can be obtained that avera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rate is 0.48-0.75mm/a along the Wujiahe segmen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14.450-22.340ka BP)and 0.56-0.88mm/s since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5.570-8.830ka BP).Analyzing paleoseismic phenomena revealed in the excavated 5trench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predecessors‘studies of paleoearthquakes on the fault,we determine five paleoseismic events on the Wujiahe segment of Serteng piedmont fault since 27.0ka BP and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to be about 4.300-4.400ka,A cluster of paleoearthquakes occurred probably during 8.000-9.000ka BP and two paleoeismic events in 10.000-20.000ka BP may be missed.A comparison between height of fault scarps and sum of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aleoseismic events revealed in trenches,and recurrence interval of paleoseismic events obtained from average displacement rate along the fault and the disloca-tion by one event suggest that three paleoseismic events are absent in Alagaitu trench.Two paleoseismic events may be absent on the whole active fault segment.  相似文献   
53.
胡博  戴勇  邹家义 《高原地震》2008,20(4):8-13
系统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区2004—2007年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孕育发生阶段,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重力场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变化及地震活动有关。目前,在晋、蒙交界的怀仁-山阴-朔州-带存在趋势性的重力负异常。  相似文献   
54.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对其中青一段与青二、三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与垂向演化规律做了较深入的探讨.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湖泊相包括2种亚相与4种微相,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和2种微相.青一段以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青二、三段以浅湖相与三角洲相砂泥岩互层为特征.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储层砂体,分别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其中浅湖砂体是最好的含油砂体,浅湖砂体发育的优势区也即浅湖沉积亚相发育区是区内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5.
全球增暖对ENSO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博  李维京  陈鲜艳 《大气科学》2007,31(2):214-221
利用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所、日本环境研究所和日本地球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海气耦合模式MIROC3.2,研究了全球变暖对ENSO年际变率的影响。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表层和次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海表温度最大振幅出现在120°W以东,与观测一致,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反映热带地区大气、海洋的动力、热力特征。研究还比较了控制试验和CO2浓度年增长1%的瞬时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ENSO事件发生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ENSO事件强度增大,年际变率变大;热带太平洋呈现整体增暖趋势,表层温度尤其是热带中太平洋地区温度升高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年际ENSO变率的振幅增大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海洋。海水增温导致热带太平洋海温垂直梯度增大,在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垂直温度梯度变化最为明显;次表层海温对单位大气风应力变化的响应大于表层海温响应。当这种响应与热带太平洋赤道地区径向温度梯度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温室效应下ENSO振幅增大。  相似文献   
56.
王汉席  杨淼  单春雪  胡博 《探矿工程》2014,41(7):76-79,84
城市化的发展,使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拟建期的勘察资料,节约勘察成本,成为工程勘察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场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效应、岩土工程重点分析评价等岩土工程要素进行分析,对比前后各要素,探讨勘察资料的时效性,进而确定勘察点布置和深度,以及取土(水)样和原位测试工作量。最后以具体工程为例,探讨勘察要点,指出利用拟建期的勘察资料应主要考虑4.0m以内的地层变化,重点勘察路基破损的路段。  相似文献   
57.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在对目录的完整性评估并确定起算震级基础上,统计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以及小震活动和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乌拉特后旗—临河地区地震频度的升高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ML≥2.2地震的半年频次N≥10可以作为中强以上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1a内,R值评分和molchan图表法检验均显示地震频次的预测效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