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皖东北地区多层砌体校舍抗震性能调查,结合汶川地震的震害,对皖东北地区中小学多层砌体校舍的特点、抗震能力进行阐述,运用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对所调查的校舍进行震害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校舍安全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借助合肥地区城市扩建工程大规模开挖契机,对揭露的上更新统粘土剖面进行多点详细调查编录,发现其中赋存有数组构造节理;分别采集节理切割、节理充填物和上覆粘土样品进行年代测定和节理发生年代分析,并对节理充填物进行了定向微观分析,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曾发生3~4次构造变形事件,时间距今分别约为11万年,7~8万年和4~5万年;节理充填物的定向微观分析表明,节理形成后沿节理面又有粘滑和蠕滑变形过程.这些发现和认识对于揭示合肥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历史和变形特征,客观评价该区地壳稳定性,探索中东部地区构造活动习性研究方法,具有开拓性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3.
由统计单元(29°~34.5°N,110~123°E)中强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强震的发生呈现出300年大周期的特征,而安徽未来10年处于中强震的300年周期中的弱活动周期内。结合安徽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场所以32°N以南为主,并且重点应关注六安—霍山地区。其次,安徽西北阜阳一带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该区存在构造地震空区,未来有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