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特异湖浪介对水化学环境因子的形态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藏北、藏南及藏中地区50多个湖泊水体现生介形类和水化学样品进行了同步采样. 现生特异湖浪介的成体体长与其栖息地的水化学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 特异湖浪介的成体体长与湖水的电导率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 提出了应用特异湖浪介的成体体长指标, 定量恢复古盐度的经验公式, 并应用该经验公式重建了错鄂CE-2孔的古盐度, 通过与其他重建古环境方法的比较, 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2.
依据鹤庆盆地168m钻孔孢娄资料,对该区1.0MaBP以来古植被演替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植被和气候对高原隆升不同阶段的响应特点。明显的气候转型发生在0.73和0.42-0.365MaBP。0.165MaBP前后,山体抬升引起的树线变化植被响应不甚明显,可以与山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和垂直带谱的稳定形成有关,13.2kaBP时,构造的差异升降和气候变化导致湖盆被切穿。  相似文献   
63.
云南鹤庆古湖晚更新世的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鹤庆古湖沉积物的孢粉记录对该区晚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恢复。该区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内部气候波动性特点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着较好的可比性,反映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上,气候的不稳定性同样在本区有明显的响应。而且不同季风区气候资料对比也表明,本区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组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末次冰期该区夏季锋面降水增多,而间冰期则与之相反。造成这种区域环境效应的原因,与西南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复杂性、云贵高原的地貌部位以及由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引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4.
The chronology of a gravity core sediment from Longgan Lake center was defined by210Pb, combining with historic events recorded by document and sedi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soil erosion and lake nutrient state was discussed based on pollen, magnetic parameters, diatoms, phosphorus and pig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ke has undergone twice obvious transformations from oligotrophic to mesotrophic condition. Two eutrophications occurring at about 1768AD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respectively were related to external nutrient loading increase resulting from the enhance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ake catchment. It is probable that strength of human actions in historic periods was influenced more or less by climatic changes.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presented a more serious tendency because of the wid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eclamation of wetland and wetland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round the lake in the last 40 years.  相似文献   
65.
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环境响应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210Pb测年、历史事件记载和沉积记录, 对钻孔岩芯沉积物年代进行了确定. 利用花粉、硅藻、磁参数、色素及结合态磷等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 讨论了近0.3 ka来龙感湖流域植被、土壤侵蚀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龙感湖营养态的变化. 湖泊经历了两次由贫营养向中等营养的转变, 两次富营养化的发生(1770AD后和1906AD后)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湖泊营养外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历史时期降水的变化又是决定该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诱因. 近0.04 ka来, 湿地的严重破坏和流域化学肥料的使用, 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呈现明显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67.
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孢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依据M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14C年龄数据,结合孢粉数理统计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气候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6.7-4.4kaBP间。为水热配置最佳时期。夏季降水显著增多;3.9-12.7kaBP,气温有所下降,但有效湿度很高,为古云楚泽扩张时期,其湿度的增加既受锋面降水带的影响,同时恙长江南移,河床迅速抬高有关。约6kaBP后,人类活动在本区  相似文献   
68.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绎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D、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  相似文献   
69.
龙感湖钻孔揭示的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龙感湖滩地钻孔24.4m深度以内的沉积物岩性、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在^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龙感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恢复,15.0kaBP前和10.0-6.3kaBP,龙感湖区发育河流沉积,以低生物量和高磁化率为特征;约15.0-10.0kaBP期间的晚冰期,龙感湖首次成湖,湖泊中生物量明显提高;现代龙感湖雏形始于约6.3kaBP后,至3.7kaBP后发展为稳定的湖泊环境,此外,花粉结果显示,龙感湖湿地相干被大致形成于3.3kaBP后,然后,龙感湖的成因和演化,及其与长江关系的研究,还必须重视对沉各物物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70.
江湖联通状况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的生态水文监测数据,湖泊系统对其响应的过程与机理仍缺乏认识.本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湖泊——涨渡湖,结合该湖一沉积短柱的210Pb、137Cs年代测试,通过高分辨率的多指标分析(硅藻、元素地球化学和粒度),揭示近200年来湖泊生态系统对该湖与长江之间联通关系改变的响应过程.与历史文献记载一致,古湖沼学记录揭示出该湖与长江的联通状况经历了3个阶段.1)江湖联通期(1954年以前):该湖与长江自然相通,江湖水体交换频繁,丰富的贫营养浮游种Cyclotella bodanica表明该湖长期处于低营养及湖泊水位相对较高的状态.2)江湖隔绝期(1954 2005年):随着湖坝的兴建,江湖联通关系被隔绝,湖泊换水周期变长,透明度降低,喜好扰动环境的Aulacoseria granulata大量生长.相应地,富营养硅藻的增加、高TOC含量以及较高的沉积物TP、TN浓度表明,该湖营养水平逐渐升高.特别是近20年来,较高含量的富营养硅藻种——C.meneghinena、A.alpigena、Nitzschia palea、Surirella minuta和地球化学记录,包括TOC含量和沉积物TP、TN浓度,表明该湖富营养化程度加剧.3)江湖季节性联通期(2005年后):硅藻以附生种、底栖种为主,但仍有一定含量的富营养化属种,且TOC含量以及沉积物TP、TN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表明富营养程度有所缓解.古湖沼学和历史记录都揭示了自该湖与长江无连通后其生态状况的快速退化、重新联通后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因此,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区,江湖关系的重新联通将是减轻湖泊生态压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