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791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灾种之一,查明滑坡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引入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滑坡地质调查中,在区内四方碑滑坡、塘角1号滑坡和麻柳林滑坡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数据反演与分析,可获取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移面;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对比解译,可弥补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滑移面形态的不足;3个典型滑坡区地球物理实测资料揭露滑坡体和滑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表现为,由崩坡积物、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含水碎石块组成的滑坡体电阻率低于40 Ω·m,而由砂岩与泥岩组成的滑床电阻率高于40 Ω·m,高密度电法对基岩滑坡和土质滑坡都能获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993.
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泉城济南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此举可谓“天人合一,巧夺天工”。这一睿智大手笔的规划,令世人瞩目。现就其南控红线确定和线内山区的开发保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现今我国测绘学科正处于信息化测绘的发展阶段,作为信息化测绘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技术已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越来越苛刻的就业门槛,对本科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本科生研究型人才教学目标,即在本科一、二年级要学好三项主要基本功和一项专业基础;本科三年级要熟练掌握四项专业技能并进行科研训练;本科四年级要至少参与一项结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地理信息类课题研究全过程;在本科四年内要提高三项主要社会技能。  相似文献   
995.
根据深厚多层软土地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桩侧土低荷载水平下的初始极限剪应力和高荷载水平下的应力软化特性以及桩端土承载力分段发挥特性,采用一种新的桩侧和桩端模型模拟单桩荷载传递机制。基于上述模型,利用递推迭代方法可计算单桩桩顶沉降、桩身轴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采取土工参数易于获取且适用于软土地区的经验p-y曲线描述桩-土界面力和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欧拉-伯努利梁和中心差分理论,考虑桩尖边界条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桩沿长度方向的转角、剪力、弯矩进行计算,以获取在特定荷载下这些变量的变化特征。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其计算简洁且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6.
依据野外露头、钻井岩芯、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延安组(J1-2y)和含铀岩系——直罗组(J2z)关键层序界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延安组—直罗组层序界面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岩芯上表现为铁质风化壳、削截侵蚀面或岩性岩相转化面等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超、下超、削截等反射特征;测井曲线岩电关系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均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突变特征。由此识别出10个不同级次层序界面,其中包括3个Ⅰ型层序界面(TSB1~TSB3)和7个Ⅱ型层序界面(SB1~SB7)。Ⅰ型层序界面主要包括:侏罗系延安组(J1-2y)与上三叠统延长组(T3y)之间的界面TSB1—对应地震剖面上的Ty;延安组(J1-2y)与直罗组(J2z)界面TSB2—对应地震剖面上的Tz-1;侏罗系与白垩系层序界面TSB3—对应地震剖面上的Tk。TSB1、TSB2和TSB3Ⅰ型层序界面主要为区域性质的不整合面,反映了中生代构造活动在盆地中的响应;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气候转化面,反映了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古气候因素引起的旋回变化。微量元素Sr、Cu、Sr/Cu、FeO/MnO、Al2O3/MgO等比值垂向变化总体上反映延安期至直罗期古气候环境经历了温暖潮湿—干湿交替—干旱—半干旱的转变过程,直罗组底部不整合界面TSB2及上段红层广泛发育的起始界面SB6为古气候环境突变的关键界面。此外,本区三维地层结构显示,侏罗系延安组至直罗组具有明显的"垂相分带"特征,铀矿层在三维空间中主要呈板状赋存于TSB2界面之上的"泛连通厚"辫状河道砂体中,其产出明显受侏罗系垂相分带结构和古气候环境变迁因素的共同制约。本文建立的综合识别层序界面方法减少了层序地层研究中依靠人为经验识别的随意性,为本区侏罗系层序划分和等时地层格架建立提供重要依据。关键层序界面的时空属性及其所指示的地质意义对揭示燕山幕式构造活动发生、发展过程对古气候条件变迁和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以来,西藏昌都觉拥温泉处于天然状态,研究该地热显示区的温泉水化学特征、确定热储温度对于下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热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通过采集区内冷水及温泉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觉拥温泉水化学特征、地下热水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基于数据测试结果研究得出觉拥温泉水化学类型与地表水及冷泉水不同,为HCO~-_3—Na~+型,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得出补给高程为4725~4802 m。利用Na~+—K~+—Mg~(2+)平衡图判断该区地下热水为未成熟水,并有冷水混入。建立硅—焓、氯—焓混合模型,分析得出觉拥热储温度为137℃左右;综合以上数据计算得出热储深度约为3801 m。  相似文献   
998.
程志刚  王俊锋  宾昕  姚闯 《水文》2019,39(6):46-51
利用1999~2016年秦巴山区范围内的81个气象站实测逐日降水资料,对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在秦巴山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TRMM 3B42数据在月、季、年尺度上具有较高的精度,3~11月精度较高,1月略低,四季中冬季精度较低。TRMM所反映的降水变化过程与实测降水过程基本一致,但在降水量上存在一定差异,TRMM有略微高估降水的特征。按不同雨量等级对比,发现卫星资料对中雨及以上级别的降水具有较高的精度,无雨及小雨精度略低,原因是TRMM对0.1~0.9mm微量降水的探测能力较弱。无雨、小雨、暴雨日TRMM估计与站点实测具有相反的年际变化趋势,中雨、大雨日具有相同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秦巴山区资料缺乏地区的气象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王大莹  程新文  郑艳丽  岳昊 《测绘科学》2010,35(1):172-173,92
为了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更好的应用,本文对LIDAR数据进行建筑物边缘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LIDAR系统,以及LIDAR数据处理流程。首先将机载LIDAR数据三位点数据生成深度影像,在Matlab的平台下运用形态学方法对深度影像进行建筑物边缘提取,并与Log算子、Candy算子这两种方法相比较,得出运用形态学方法对建筑物边缘提取有较好的效果。形态学方法得到的建筑物边缘断点少,边缘更连续,因此更有利于判读。  相似文献   
1000.
在文旅融合、数字中国、遗产活化利用的综合背景下,遗产旅游成为学界与业界讨论的热点。承载遗产价值的空间表征与旅游者空间感知的不匹配问题是当前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本文从遗产价值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计量与系统性述评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遗产价值的阐释与量化、遗产价值的空间计算与表征、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遗产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反馈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发现:(1)遗产价值阐释成果丰富,主要围绕遗产价值的内涵与阐释技术而缺少量化方法探索;(2)遗产价值的空间计算与表征具有对象针对性和应用导向性,技术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3)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多从遗产地的旅游目的地视角出发,忽视遗产价值和空间属性,缺乏遗产价值、遗产空间、旅游者的关系探索,感官知觉测量维度以视觉为主;(4)遗产旅游者空间行为反馈关注行为特征、模式、成因和影响因素,重视实践应用并且体现出遗产责任导向;(5)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空间计算与表征、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缺乏关注;(6)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象关注、技术方法和内容聚焦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7)未来遗产价值阐释与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