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3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为了确定一段时间以加强全球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收集和传播方面的国际合作,现正制定一项国际地震观测期(ISOP)计划。该计划是由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内的地球深部研究委员会(SEDI)、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以及岩石圈协会间委员会(ICL)联合发起的。这项计划是在认识到精确的走时观测在约  相似文献   
22.
(陈培善,肖磊,白彤霞,王溪莉)Theenvironmentshearstressfieldforthe1976Tangshanearthquakesequence¥Pei-ShanCHEN;LeiXIAO;Tong-XiaBAIandXi-LiWA...  相似文献   
23.
用F-K方法确定腾冲火山区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理论地震图的 F- K方法在不同深度 ,不同震中距 ,不同震源类型的情况 ,表明这种方法在高频区和多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效果较好 ,适用于研究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采用 F- K方法得到了发生在腾冲火山区的 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 ,结果表明地震 1和地震 2是走滑断裂 ,地震 3是逆断层。 3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基本呈北西向 ,与云南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基本吻合 ,因此 ,推断这 3个地震是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24.
Introd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ized foreshock and direct foreshock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to medium and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is a major study objective in seismometr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China has made many short-term and immin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s.Among the ones with clear hazard-mitigating effect and social manifestation,direct foreshock has made an obvious contribution,for example,the MS=7.2Menglian earthquake occu…  相似文献   
25.
把环境应力增高,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根据陈培善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直接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值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据此预测了1992年以后3年内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5个强震危险区。实际验证结果是:从1992年5月至今,中国境内共发生M≥6.0的地震7次,6次均落在预先划定的危险区内。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计算了1992─1993年全国环境应力值,结合1991年以前的资料,对未来1993年11月─1996年3年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进行了预测,提出了6个值得注意的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26.
地磁场长期变化球谐模型SVSHM 1960-196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0.0-1965.0全球157个地磁台站的X、Y、Z三分量年均值资料,进行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球谐分析。我们采用5种加权方案(从主要考虑法矩阵条件数的方案S过渡到仅考虑资料误差的方案D),并选择5种截断水平(球谐函数的截取级次从n=4到n=8),共作了25次分析,从获得的法矩阵条件数和拟合残差两者的分析中发现,对这一组资料球谐级数的截取级次取为n=6,而加权方案采用S3/4 D1/4可能是最有效的,其结果即为地磁场长期变化球谐模型SVSHM 1960-1965。  相似文献   
27.
本文收集了1973—1977年北京、红山、昌黎、青光地磁台2206个急始型与湾扰型的短周期变化事件,以及80个磁暴的资料。在周期与视周期为1分钟至24小时的频率域内,分析了各台△Z/△H 及其随周期的变化,以及 Wiese 矢量的变化,比较了各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的 H、Z、D 分量相对于红山台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唐山震区周围的渤海地区确实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频率特性相当稳定,似乎不受唐山地震的影响。(2)从各台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只有昌黎台地磁短周期变化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在唐山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唐山地震前,昌黎台的 Wiese 矢量及其偏差矢量的变化较大,可能反映了在唐山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电导率的变异,上述昌黎台地震前后1—5分钟(?)的显著差异,也许与地震前后地下电导率变异有关。综合考虑异常的时空特性、频率范围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上述差异性可能是唐山地震短周期地磁效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28.
1993年陈培善等导出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关系式(文中式(1) ̄(3))由于没有震级的限制,可用来估计较小地震(mb〈3.8)的τ0值。利用北京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22次3级左右地震的资料,初步估计了首都圈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的总体应力水平较低,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9.
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过去计算b值的误差,提出了两条改进措施:(1)采用统一的绝对震级标度-矩震级标度MW;(2)舍弃缺失地震次数的点,然后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得b值,使b值计算较准确. 据此,用3种不同来源和不同精度的资料计算,得到的b值都接近于1. 我们固定b值为0.85,用13年的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计算今后50~100年内较大地震(外推震级1~2级)的复发周期,结果表明,6级和7级以上地震的复发周期与用近100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计算得到的复发周期相当一致,可以说外推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0.
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构造环境应力场特征的过程中,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量值、对峰值地震动速度PGV有很大影响.用公式定量地把、值引入到PGV的预测方程中,得到了新的预测方程CLB97V;并用观测资料证明了所得方程在震中距=5──250km范围内,对美国大地震和中国大地震均适用.本文还考虑了大、中、小地震的速度具有不同的优势频率:大震较低,小震较高,因此,小震的PGV衰减较快.这样,CLB97V不仅适用于大震,也适用于中、小地震.如果考虑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构造区域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应力场以后,预测方程可以适用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