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胶东玲珑金矿田的东山矿区-620~-670m标高和西山矿区-50m标高均发现与金矿脉时空关系密切的煌斑岩脉中存在具有深源特征的地幔橄榄岩解体矿物——橄榄石捕掳晶,且广泛发育蛇纹石和滑石蚀变,其中东山矿区以蛇纹石化为主,兼有少量滑石化,西山矿区以滑石化为主。蚀变热力学计算表明,东山橄榄石蚀变温度为282℃以上,西山橄榄石蚀变温度为243℃以下。流体包裹体的数据显示:东山和西山橄榄石蚀变的温度分别为282~300℃和200~243℃。上述研究为该区提供了新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62.
豫西前河金矿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前河金矿区内主要的热液蚀变有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7种类型;划分了6个蚀变-成矿阶段,即黑云母-钾长石阶段→青磐岩阶段→绢英岩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碳酸盐-卤化物阶段,以及外、中、内3个蚀变带.5种典型蚀变岩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绢英岩化蚀变中,Si、K大量迁入,Pb含量大大增加,在∑REE有所降低的情况下HREE有所富集:δ Eu和δ Ce在各蚀变阶段均呈现负异常:这些现象可能是导致金沉淀的元素地球化学响应.各阶段成矿流体-岩石的交代特点在绿泥石单矿物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化上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3.
矿床的形成与其成矿地质体的成因和岩石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岩体碱度与成矿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甘肃省沃尔给花岗岩体的采样测试,并对国内52个各类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岩体中黑云母的主量元素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寄主岩石碱度判别。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与Cu、Au成矿有关的岩体位于高碱度区域内,而与Sn矿形成有关的岩体均属于低碱度岩石系列。岩浆熔体早期至岩浆后期热液阶段,氧逸度的变化由高到低,介质的碱度逐渐增强,Cu、Au矿床的形成大致经历上述的成岩成矿过程。岩浆结晶过程早期低氧逸度、高碱度有利于Sn的活化迁移,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的高氧逸度、低碱度有利于锡石的沉淀,但是由于锡石沉淀过程中不断消耗O2,致使其较高的氧逸度显著降低。认为碱度与氧逸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引起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从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入手,采用矿物学填图的方法,探讨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和爆裂温度等热爆参数方面的成因矿物学信息.岩相学填图表明,包裹体大小在8~11μm之间,分布密度越大的样品对应的金矿化越好;依据石英起爆温度、爆裂温度范围、热爆曲线形态及主爆峰值等特点,将矿区所有样品的石英热爆裂归纳为4种基本类型,起爆温度低且具主爆裂峰的Ⅰ型曲线指示有利于金矿化的地段,爆裂峰越高和爆裂温度区间越宽的样品对应的金矿化越好.流体包裹体的爆裂法测温在找矿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通过此方法初步预测了前河金矿区的深部远景.  相似文献   
65.
利用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矿物测量仪(PIMA)研究了河南前河金矿区的蚀变矿物种类、相对含量.PIMA共识别出19种蚀变矿物,对相对含量大于5%的6种蚀变矿物,伊利石、多硅白云母、硬石膏、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进行了矿物学填图,并将其与矿体形态和金品位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蚀变-矿化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矿区深部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邯邢地区夕卡岩型铁矿的成因,本次研究运用成因矿物学方法,通过对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标识性矿物的成分、结构、年龄等特征的系统解析,研究了成矿过程中Fe质富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邯邢式铁矿的成矿过程模型。结果显示,本区的岩浆存在两种演化方式,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成矿系统。在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成矿系统中,基性岩浆主要通过高氧逸度条件下富镁角闪石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高镁闪长岩和富铁的成矿流体;在闪长岩-二长岩成矿系统中,2.5Ga的富铁变质基底被同化进入岩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在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交代富Ca的碳酸盐围岩形成以钙铁榴石为代表的夕卡岩,消耗了大量的Fe质,不利于成矿;交代富Mg的碳酸盐围岩形成以透辉石为代表的夕卡岩,消耗Fe质较少,有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67.
内蒙古乌海桌子山花岗岩体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阿拉善地块东缘交汇处,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 039±79) Ma和(1 866±120) Ma,属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正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均属钙碱性岩系列,两者具有富硅、富铝、富钾,而相对贫钛、贫钠、贫钙的特征,且A/CNK 值在1.19~1.32之间变化,均属于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之间的稀土总量相差较大,其中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ΣREE)为17.36×10-6~11.704×10-6,正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ΣREE)为241.05×10-6,但均表现出轻稀土(LREE)明显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前者呈明显负Eu异常(Eu/Eu*=0.36),后者呈明显正Eu异常(Eu/Eu*=3.39~4. 89),表明正长花岗岩的分离结晶程度更高。在微量元素方面,正长花岗岩表现出富集Th、U、Pb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Ba、Nb、Ti等特征;二长花岗岩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者为同一岩浆作用时期不同阶段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代表了同碰撞阶段的产物,指示桌子山地区在古元古代末期存在两期岩浆事件。结合该区地层产状和接触关系以及矿产分布特征,认为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在古元古代末期完成了最后一次拼合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68.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的李国武教授团队率先实现了突破——在云南东川铜矿带发现了两种新矿物,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高票通过,获得正式批准,批准号:IMA2021-058、IMA2021-065.  相似文献   
69.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的李国武教授团队率先实现了突破——在云南东川铜矿带发现了两种新矿物,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高票通过,获得正式批准,批准号:IMA2021-058、IMA2021-065.  相似文献   
70.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之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Cu-Au远景区,该带的德乌鲁岩体及其接触带是重要找矿潜力区。最新的野外调查发现,德乌鲁岩体东南缘接触带的石英闪长玢岩中发育大量含有多种金属矿物的椭圆形或近球形“珠滴构造”,且其矿物组合非常类似于临近的岗岔—克莫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即“珠滴”内含有大量金属矿物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钛铁矿和辉砷钴矿等,此外还发育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钾长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电气石、葡萄石、磷灰石、榍石和金红石等复杂的非金属矿物组合。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珠滴”与寄主岩石属同源产物。绿泥石温度计和二长石温度计显示“珠滴”形成温度范围在297~435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显示寄主岩石形成压力为1.02~2.28 kbar。因此推断,“珠滴”形成于深部富含金属的流体,金属物质依附气泡按照“浮选”机制随岩浆侵位上升。当载有金属物质的气泡随着岩浆侵位到浅部时便快速解耦,其流体相逃逸,“珠滴”则被冷凝固结在岩浆圈闭之中。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携带金属物质的气泡把成矿元素运移至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其中一些气泡把金属物质卸载到浅部,而大量的金属物质可能仍然留在深部石英闪长玢岩内。“珠滴构造”可能是深部成矿的重要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