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当代力学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介绍,简要综述了当前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关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中从无限域转化成有限域的人工边界研究进展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和GIS的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龙  王晓青  丁香  窦爱霞 《地震》2007,27(4):77-83
介绍了一种使用遥感技术进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的方法,评估流程包括震害提取和损失评估两个部分。评估方式根据需求可以分为基于震害指数的评估和基于图像分类结果的评估两种模式,前者通过震害指数与烈度的关系得到地面居民住地的宏观震害情况,结合地震应急数据进行建筑物损失评估;后者采用图像处理技术,选取典型震害样本以图像分类技术得到地面居民住地的分级分类的震害结果,然后计算参数进行损失评估。损失评估的计算根据震害提取模式而不同。这种遥感震害评估方法和计算流程结合了遥感和GIS技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目标,提高了震害提取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多人工作模式,通过有效率的人机交互来提高遥感震害评估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南海南部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北康盆地物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分散体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油气资源分布,因此物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反射资料,开展地震属性分析,通过RMS(均方根振幅)地层切片,分析分散体系,并探讨物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北康盆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侧,分散体系自南向北;不整合面之后海水突然加深,形成以早中新世不整合面(EMU)为界的2个沉积旋回;在每个旋回内,沉积物补给逐渐增多;在中中新世,沉积物源逐渐向北西方向迁移.通过区域分析,认为北康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曾母前陆盆地,物源的变化是曾母前陆盆地逐渐淤浅成陆和向北推进所致.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拟是以地质模型和数理模型为基础,对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用以探讨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并通过各种动力学参数的提取,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本文简短回顾了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的历史和现状;从盆地动力学模似的基础和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了拉伸盆地、前陆盆地和弧前盆地动力学模拟的最新进展;从模拟的流程探讨了不确定性的存在和来源;对我国的研究现状作了概括分析,认为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拟可以在我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地层——以塔里木盆地陆相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平面变化 为基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 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龙  王张华  李翠玉 《海洋学报》2022,44(9):109-123
重建高质量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可为海岸带人类社会科学预测及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风险提供重要的地质历史依据和长时间尺度的数据参考。目前已发表了多条福建海岸带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然而已有曲线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矛盾结果。同时,相对海平面长期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也不明确。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福建沿海已发表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对已有数据的年代、高程、指示意义等属性信息进行重新检查和校正,根据国际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域一个标准化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库”,共包括海平面数据183个。在此基础上,采用“变量误差–综合高斯(EIV-IGP)”统计学模型,提出了一条新的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并应用“冰川–水均衡调整”(GIA)理论,开展了相对海平面变化GIA模拟。最后,综合相对海平面变化地质记录及GIA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沿海距今11.28~7.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23.55±6.94)m快速连续上升至(–1.51±1.80)m;距今7.08~4.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1.51±1.80)m缓慢上升至约(1.09±1.38)m;距今3.48 cal ka前后,相对海平面高于现代海平面约(1.35±1.23)m;此后,波动下降并逐渐接近现代位置;(2)“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是福建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长期作用机制;距今11.28~7.00 cal ka,相对海平面变化主要受冰盖融水控制;距今7.00 cal ka以来,“水均衡调整”作用逐渐占据主导;(3)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距今6.75~0.16 cal ka)期间,存在高于现今海面位置的“高海平面”现象;不同于传统构造运动主导观点,研究认为GIA引起的“陆地掀斜”和“海洋虹吸”作用,可能是该区域“高海平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4)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不同岸段之间的沉积物压实、差异性构造运动和潮差变化等非GIA因素,可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杆菌种类多、分布广,但从深海海山环境中发现黄杆菌新物种的报道还没有。2017年我们从西太平洋卡罗琳深海海山水域分离到一株细菌XN-5T,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表明,该菌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内系统发育关系最近模式菌株F.degerlachei LMG 21915TF.frigoris LMG 21922T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7.5%和97.8%。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遗传特征、脂肪酸和极性脂测定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详细的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XN-5T菌株在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生长温度、淀粉、酪蛋白水解、硝酸盐还原,产α-半乳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同化L-阿拉伯糖、D-甘露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酸钾,发酵蔗糖、阿拉伯糖,以及脂肪酸、极性脂组成等方面,均与相近模式菌株有所差异。综合多相分类鉴定数据,我们判定XN-5T菌株为Flavobacterium属内的一个新种,命名为Flavobacterium pacifica sp. nov。  相似文献   
18.
摘要: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采集了7份代表性沉积物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细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可培养鉴定方法,对样品的分离菌株产酶状况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所有样品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在45门、104纲、442属当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碧玉滩和生物湾潮间带沉积物物中,优势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企鹅岛两侧和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长城站潮间带沉积物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相似生态微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物具有不同的优势菌门和纲;而不同生态微环境潮间带沉积物却具相同的优势菌门和纲。有机氮(TON)、NH4+-N、NO3--N、PO43--P、NO2--N含量与企鹅岛两侧、生物湾、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其中TON对生物湾样品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TOC)对所有样品的影响较小。分离菌株的产酶实验表明:在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等动物频繁出没的潮间带样品中,蕴藏着一批产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七叶苷酶、过氧化氢酶能力较强菌株,这为今后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低温产酶菌株来源。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类群多样性; 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19.
阮仁桂  贾小林  冯来平  王龙  张奋 《测绘学报》2022,51(9):1862-1869
非保守力模型精度不高是制约BDS-3卫星定轨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BDS-3 MEO卫星构建了地球辐射、天线辐射和箱体-两翼(BW)太阳光压模型,对典型的经验光压模型(ECOM1和ECOM2)进行补偿得到多个非保守力模型,收集全球观测网的数据进行定轨试验,通过轨道重叠互差和激光测距残差分析比较不同轨道模型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经验光压模型是影响轨道精度的主要因素,在名义偏航模式下,ECOM2具有更好的表现,但ECOM1对卫星的姿态模式更不敏感。地球辐射和天线辐射会引起北斗卫星轨道径向约3 cm的系统性偏差,对二者建模后,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卫星C29和C30的激光残差系统偏差,但卫星C20和C21的系统偏差反而增大。此外,增加box-wing模型对于提高轨道精度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非尼日利亚海上OML130地区近海底深水沉积进行了研究.剖析了深水水道体系各沉积单元地震反射特征,详细论述了水道与堤岸单元的外形几何特征及内部充填特征,即单一水道在剖面上为V字型,下部地震反射为强反射、低连续,代表相对粗颗粒碎屑沉积,顶部为中强振幅、连续性强、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反映了水道发育晩期废弃充填的特点,平面形态为高弯度条带状.在分析水道下切侵蚀与充填特征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水道体系内水道之间的3种叠置样式,研究表明平面上类似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道体系内,后期单一水道的发生不一定是在前期水道基础之上直接侧向迁移与顺流演化,而可能是另一个新的沉积过程,因而在不同位置展现不同的水道叠置样式.通过分析水道体系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浅层与深层资料,提出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水道体系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在陆坡上某一区域,在物源供给及海平面变化,尤其是流域地形(构造或沉积所致)影响下,使得水道体系、朵叶体系既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在顺流方向交替出现.借助近海底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沉积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沉积单元特征,从而建立研究区内适性强的沉积演化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更为成功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