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711.
硫酸工业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评估大冶市拟建硫酸厂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采用类比分析,湖泊自净模式计算等方法对拟建厂水洗和酸洗两种工艺流程下排放的废水及典型污染物As与F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着重就水洗流程废水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水流洗程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并造成排放口附近的严重污染;建议采用酸洗流程,提高矿产品位及其综合措施来减少其对湖泊水环境扔  相似文献   
712.
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是“浙江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子系统。系统集实时数据接收、数据转译和数据库的形成、旬气象资料查询、实时灾害监测、历史灾害查询、监测报告发送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713.
香港岛屿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光弹实验等测试表明,香港地区岛屿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是以断裂构造为基础,海陆变迁为动力,形成的年代是全新世中期大温暖期高海面。  相似文献   
714.
卫星重力径向梯度数据的最小二乘配置调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星  张传定  刘晓刚 《测绘学报》2010,39(5):471-477
本文深入研究了利用卫星重力梯度径向分量确定地球引力场位系数的最小二乘配置(LSC)调和分析方法。首先论述了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原理,推导了扰动引力梯度观测量与球谐系数之间的协方差和自协方差矩阵,在扰动引力梯度观测数据为等经差规则网格数据的情况下,引力位与扰动引力梯度之间的协方差矩阵具有分块Toeplitz循环阵的结构,有效的利用FFT变换技术将其降阶;研究利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TSVD)解决协方差阵的病态性问题;最后得到了引力梯度径向分量的最小二乘配置调和分析的完整计算公式。模拟试算结果表明,基于TSVD的最小二乘配置调和分析方法,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还原全球重力场,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15.
Astudyonnano-andmicrodiatomsintheintertidalzonesofZhongshanStation,AntarcticaZhuGenhai(朱根海);LuDouding(陆斗定)andWangZipan(王自磐)(S...  相似文献   
716.
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带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发震断裂,它具有斜冲断裂的运动学特征(逆冲兼右旋走滑),其中南西段映秀断裂带以逆冲为主,而北东段北川断裂带以右旋走滑为主。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断裂活动性质、构造变形行为和地震发震机制。本文以出露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北东段南坝地区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观察、XRD和μXRF等多种分析手段,探讨映秀-北川断裂带北东段的岩石组成和内部结构。研究表明发育于寒武纪粉砂质板岩中的断裂带宽度约30m,断层中心发育厚20~40cm的黑色断裂物质,2008年汶川地震的同震位移沿黑色物质层中厚约10mm滑动带滑动。断层NW侧和SE侧表现出近于对称的结构特征,两侧的角砾岩宽~4m和~3m,破碎带宽~10m和~12m。黑色断裂物质中石英含量30%~50%,长石含量18%~25%,黏土矿物总含量30%~36%,主要由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组成,少有蒙脱石。XRD结果显示黑色断裂物质具有非晶质成分特征,SEM观测结果可见熔融结构特征,显微结构与μXRF结果呈现后期流体作用明显,其表明黑色断裂物质主要由古地震滑动形成的假玄武玻璃蚀变而成,并发育不同蚀变程度的多期假玄武玻璃。上述研究揭示出断裂摩擦熔融是汶川地震断裂带北东段南坝地区的重要动态弱化机制,其内部结构和岩石特征与南西段映秀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17.
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FAFS)测定痕量金的灵敏度好、稳定性高及线性范围广,但在测定时干扰极为严重,如果干扰元素不加以分离或扣除,对0.5ng/g以下金无法进行准确测定。本方法在传统泡塑分离富集金的基础上,研究了FAFS法测定痕量金的最佳条件:在选定仪器条件下,提出了选择低背景值(≤0.25ng/g Au)泡塑分离富集Au,采用3.0g/L硫脲-1%盐酸为解脱液可消除记忆效应,在标准系列中加入5μg/mL的Fe3+溶液扣除铁对测定金的干扰。采用本分析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BW07805、GBW07242、GBW07244a、GBW07245a和GBW07247进行测定,相对误差≤4.7%,相对标准偏差(RSD)≤23.2%;采用FAFS法与ICP-MS法对90个原生晕样品和4个控制样品中痕量金同时进行测定,两组测定结果数统计分析的F检验值为1.23,相关系数为1.01,符合性较好,无显著性差异。本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与实用,金检出限为0.08ng/g,线性范围为0.08~500ng/g,可达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18.
利用河水衰减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在滇池水体中不同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滇池自然水体中,LAS和NIS均能生物降解,在试验时间(30d)内,L,AS的降解率达95%以上,NIS的降解率达92%以上,其降解动力学遵从二级动力模型.改变水温、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pH值以及添加营养物质(葡萄糖或磷酸氢二钠)均对LAS和NIS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水温对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影响最大,当水温从20℃增至30℃时,LAS的降解速率从0.73-1增至2.10d-1,NIS降解半衰期从11.5d减至4.4d;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增加,降解半衰期有所增加;表面活性剂在pH 7时的降解性能略优于pH 10时的降解性能;添加葡萄糖抑制LAS和NIS的降解,而添加磷源磷酸氢二钠对其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曝气能促进LAS的降解,但对NIS降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19.
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孕震环境的岩石磁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断裂带的孕震环境对于研究地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号(WFSD-2)钻孔岩心中的假玄武玻璃、碎裂岩及其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磁学测试,并结合显微结构观察探讨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的孕震环境.WFSD-2岩心碎裂岩中的假玄武玻璃是龙门山断裂带曾经发生过大地震活动的岩石学证据,假玄武玻璃具有高磁化率特征,而碎裂岩的磁化率值与围岩相似,假玄武玻璃中的新生磁铁矿是其高磁化率值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假玄武玻璃中较少量的新生磁铁矿暗示了假玄武玻璃的生成环境为含氧量较低的高温还原环境.大地震断裂的摩擦热是改变龙门山断裂带中假玄武玻璃岩石磁学特征的主导因素,流体作用较弱.无高磁化率异常的碎裂岩经历的温度小于300℃,推测假玄武玻璃的生成深度较深.WFSD-2岩心中20余层假玄武玻璃脉体证明映秀—北川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跃的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曾经发生了多次大地震断裂活动,这些大地震可能发生在深度较大、流体作用较弱的还原性孕震环境中.  相似文献   
720.
有机硝酸酯是大气污染过程中重要的二次污染物,与臭氧和气溶胶的生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珠三角后花园地区2006年的综合观测数据为基础,基于盒子模型搭载RACM2机理对有机硝酸酯开展模拟.结果表明RACM2高估了日间有机硝酸酯生成速率,优化了RACM2机理中日间有机硝酸酯的生成模块后,有机硝酸酯的有效产率(α_(eff))在0.033左右.并根据VOC-OH反应活性、有机硝酸酯产率和臭氧生成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有机硝酸酯的生成过程对臭氧化学的影响.发现VOC-OH反应活性与α_(eff)呈正相关,在高VOC-OH反应活性区域臭氧的生成受到有机硝酸酯生成增强的明显抑制,即P(O_x)(指O_x的生成速率,(O_x=O_3+NO_2)随VOC-OH反应活性的升高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结果表明在通过削减VOCs来控制O_3时,需要进一步考虑有机硝酸酯的生成所带来的化学影响;即在珠三角光化学污染季削减臭氧时,需要优先考虑低分子量VOCs的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