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对SD-3A数字化自动测氡仪标定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2.
“元谋组”及“元谋动物群”含义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了云南元谋盆地的“元谋组”,“元谋动物群”的含义和时代。元谋组应只指钱方等人的“元谋组”的第四段地层 ,相应的动物群称为“元谋人”动物群。钱方等人的第三段地层应称甘棠组 ,其动物群名称为甘棠动物群。甘棠组和元谋组的时代分别为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173.
厄尔尼诺与鹤山天气气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强信号。许多研究[1~4]证实,厄尔尼诺发生时,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广大地区的海洋、气象条件产生强烈的异常,往往造成热带地区至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气候异常,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利用鹤山站1961~1997年的温度、降水及热带气旋资料,分析厄尔尼诺对鹤山天气气候的影响,供业务预报参考。1 厄尔尼诺年的选取  厄尔尼诺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大尺度现象。由于诸多研究工作中统计海温距平所取的海域范围、时间长短以及表征该现象的指标等不尽一致,因而所划定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开始…  相似文献   
174.
命名实体识别(NER)是自然语言处理众多研究基础,其可以被定义为分类任务,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定位出命名实体,同时将命名实体分类成预定义类别。与英文相比,中文构词灵活、不具有边界性,且缺乏高质量中文NER数据集,导致中文命名实体识别难度较大。细粒度实体是粗粒度实体的细分类型,中文细粒度命名实体尤其是地理命名实体识别难度更大。中文地理命名实体识别无法同时兼顾精度和召回率,改善中文细粒度地理命名实体识别性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提出2种联合词汇增强模型的中文细粒度地理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首先,将词汇作为“知识”注入模型,基于词汇增强方式探究适合细粒度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并找出适合细粒度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ERT-FLAT以及LEBERT;其次,为进一步提升细粒度地理命名实体识别性能,针对上述2种方法在预训练模型、对抗训练以及随机权重平均3个方面进行改进,形成联合词汇增强模型RoBERTa-wwm-FLAT以及LE-RoBERTa-wwm;最后,对联合词汇增强模型进行消融实验,探究不同改进策略对于地理命名实体识别性能影响。基于CLUENER数据集和1个微博数据集的实验表明:(1)与无词汇增强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175.
转换带最早是在研究挤压逆冲构造时提出的,是指2条断层间相互作用的构造带。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转换带广泛
发育于伸展、挤压和走滑盆地,而且存在于不同尺度的构造中。目前认为转换带形成机制主要有断层分段生长机制和差异运动机
制,断层分段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孤立成核阶段、“软连接”阶段和“硬连接”阶段;差异运动作用往往导致撕裂断层的形成。基
于前人的认识,结合实际地区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裂陷盆地的转换带分类方案,总结了目前裂陷盆地中转换带的识别方法,提出
应用“四图一剥”技术分析转换带的形成演化规律。转换带位置为低势区,是水系入盆的通道,从而控制着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
结合“源-储-圈-运-保”的耦合关系,提出裂陷盆地中转换带控藏机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6.
瓦房店金伯利岩热液蚀变强烈,原岩矿物组分几乎蚀变殆尽,显微镜下对蚀变矿物鉴定相当困难.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对蚀变金伯利岩物相进行系统检测,结果显示:42号岩管金伯利岩主要矿物为蛇纹石、金云母和滑石,有少量方解石、锐钛矿、磷灰石、石英、钛铁矿、钙钛矿、榍石、磁铁矿和绿泥石;石灰窑1号无矿金伯利岩岩管主要矿物为蛇纹石、金云母和白云石,有少量方解石、锐钛矿、磷灰石、滑石、磁铁矿和绿泥石;9号无矿金伯利岩岩脉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有少量绿泥石和重晶石;51号贫矿金伯利岩岩管主要矿物为蛇纹石和金云母,方解石化作用不均匀,白云石化作用普遍,有少量锐钛矿、滑石、磁铁矿、绿泥石、磷灰石、钛铁矿、石英;30号贫矿岩管样品风化严重,主要矿物为蒙脱石,有少量方解石、滑石、蛇纹石、榍石、磷灰石.实践证明,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鉴定金伯利岩蚀变矿物组合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柴迭木盆地三湖生物天然气预测,提出了地震预测方法的三项关键技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技术(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地震叠后预测技术(包括如下5项内容:共偏移距扫描;频率扫描;速度谱剖面分析;反射同相轴下拉量分析;烃类检测);地震叠前预测技术(包括如下2项内容:不同偏移距叠加剖面分析;叠前反演分析).在三湖北斜坡地区应用这三项关键技术,发现了台东2号舍气异常,成功钻探了台东2井.  相似文献   
178.
吉伯特铁矿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产于泥盆纪海相火山岩中的小型矿床。本文对吉伯特铁矿床的包裹体开展了研究,识别了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研究。熔体包裹体中含有富Si玻璃质、贫Si富Fe熔体、石英、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多种成分,它们分别组成不同的包裹体组合。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这充分说明了吉伯特铁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熔体、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吉伯特铁矿床中Fe的矿化是一个熔体相逐渐减少,流体相逐渐增加的连续演化过程,它受岩浆作用、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以及矽卡岩作用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79.
新课标下,老师布置作业不单纯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以便巩固提高、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实际上许多老师布置作业的方法仍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中:同样的作业本、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标准,而且不少学校也把这种作业方法作为考核老师教学成绩的一项依据。学生对这种枯燥的作业形式早就没有了兴趣,抄袭、替做的现象很严重,所以改变一下老旧的作业方式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0.
转换带最早是在研究挤压逆冲构造时提出的,是指2条断层间相互作用的构造带。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转换带广泛发育于伸展、挤压和走滑盆地,而且存在于不同尺度的构造中。目前认为转换带形成机制主要有断层分段生长机制和差异运动机制,断层分段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孤立成核阶段、"软连接"阶段和"硬连接"阶段;差异运动作用往往导致撕裂断层的形成。基于前人的认识,结合实际地区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裂陷盆地的转换带分类方案,总结了目前裂陷盆地中转换带的识别方法,提出应用"四图一剥"技术分析转换带的形成演化规律。转换带位置为低势区,是水系入盆的通道,从而控制着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源-储-圈-运-保"的耦合关系,提出裂陷盆地中转换带控藏机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