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是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Fe-Au-Mo多金属成矿区带。本文以鄂东南地区铁山岩体和金山店岩体为研究对像,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法,探讨该地区岩体成因以及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铁山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9±0.96Ma(样品jls1-110)、138.2±0.94Ma(样品jls3)、131.0±1.2Ma(样品jls4)和118.9±1.2Ma(样品jls5),金山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8.6±0.88Ma(样品jsd),为早白垩世、燕山晚期。铁山岩体石英闪长岩εHf(0)为负值,εHf(t)为负值(-17.3707~-8.31555),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平均为1.33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平均为2.03Ga;金山店岩体石英闪长岩εHf(0)为负值,εHf(t)为负值(-7.81135~-3.45982),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平均为1.03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平均为1.56Ga。铁山和金山店石英闪长岩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地区为岩体形成时有壳源物质参加的这一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壳源岩浆提供补充。在结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基础上,可以推断出鄂东南地区早白垩世矽卡岩型铁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122.
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河道泥沙冲淤分布规律分析中,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泥沙冲淤过程三维可视化技术框架并构建了相应系统。提出并研究了河道边界自动识别、河道演变过程数据模型的自适应生成、动态河道与大范围场景的无缝嵌套建模、多层细节层次与无缝拼接、时空过程可视化与控制显示模式、动态河道的交互、基于局部插值的断面提取等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以三峡坝区河道为例,研发了三峡坝区河道演变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系统,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段油藏属于低孔中渗岩性一构造油藏。研究区块处于开发后期,部分井出现含水上升快,域底水含水高等现象。通过常规测井响应识别油水特征,同时选取典型样品的测井参数,运用交会法、P1/2正态概率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等对油层组进行综合识别。然后,根据单井油水综合识别成果对各井的油水层进行纵、横向的连井分析,通过对各个方向油水连井剖面以及油水在平面上展布特征的分析,得出研究区目地层的油水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的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北秦岭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隶属于洞街—白石尖—水洞岭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运用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依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O-S-Pb同位素组成以及K/Ar年龄,探讨了矿床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介于98~354℃之间,盐度介于0.1% ~ 19.99% NaCleq之间;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水混合成因;矿石硫同位素δ34SV-CDT介于1.82‰~9.67‰之间,矿石铅同位素比值n(206Pb) /n(24pb)、n(207pb)/n(204pb)和n(208Pb)/n(204 Pb)分别介于17.341~17.930、15.490~ 15.573、37.266~37.960之间,具有变化范围窄,相对均一的特点,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为幔源,由于成矿过程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可能混入部分地壳物质.黑云母和白云母K/Ar年龄分别为376.2±3.8 Ma和350.8±3.5 Ma,相当于晚古生代.以上研究表明,水洞岭铜锌矿床属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5.
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透水面信息的提取方法与应用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热岛效应分析、水环境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不透水面快速准确提取成为可能.从影像特征(光谱、空间几何、时间)选择、分类器(参数、非参数)选择和空间尺度(像元、亚像元尺度)选择3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各种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原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回顾了不透水面在城市化监测、人口估计、水环境监测、热岛效应分析、水文气候建模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6.
李圣强  李闽峰  刘桂平  王斌  吴婷  王浩 《地震》2012,32(1):144-149
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因其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 较高的I/O性能、 高性能管理和较强的系统扩展能力而广受关注。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性能计算的发展现状和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构成,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系统环境、 系统性能及集群管理与应用情况, 对高性能计算的新技术进行展望。 并以一个实例阐述了集群系统构建等内容。 该系统由192个计算节点、 4个I/O节点、 1个登录节点、 1个管理节点、 1个Windows集群服务节点、 1组盘阵、 1组计算与I/O网络和1组管理网络组成。 系统计算能力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分别为第36位和第63位, 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能够在近几年内为地震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7.
报道了扬子克拉通峡东地区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含碳黑色泥质岩的Re-Os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 并对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化性质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 (1)峡东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早期细粒碎屑沉积岩Os同位素初始比值呈规律变化, 且具高Os同位素初始比值的层位与前人研究中发现的C同位素负漂移地层相对应; (2)南沱组冰碛岩具高放射成因Os同位素组成特征, 而其上覆盖帽碳酸盐岩为低放射成因Os同位素比值, 向上地层Os同位素初始比值表现为局部波动、总体增高的演化趋势; (3)微量元素U/Th比值与δU值指示莲沱组砂岩与南沱组冰碛岩具氧化环境的特征, 而陡山沱组、灯影组以及水井沱组底部黑色泥质岩则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 (4)Y/Ho比值和δCe值的负相关性特征指示部分地层沉积过程中有海底热液物质参与, 应为导致剖面上部分层位出现低放射性成因Os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Os同位素比值和深海的脉冲式演化以及古生物群的产出之间很好的对应关系为探讨大陆风化与大气和海洋中氧气含量增加的联系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南沱组冰碛岩Os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暗示其并非形成于完全冰封的地球表面环境, 而是存在较强的大陆岩石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8.
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市地质灾害详查为基础,根据区内滑坡孕育发生的规律特征,基于GIS流域分析方法,将评价区分解为诸多基本斜坡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单元滑坡发生的潜蚀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态函数分析已知降雨量与滑坡发生关系,确定不同性质滑坡的阈值区间,最后建立起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模型,可供县域滑坡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报工作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9.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公路边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日渐成熟,为规避该方法步骤多、计算繁杂等欠缺,提高评估效率,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步骤,基于MATLAB语言环境,通过需求分析、界面设计、代码编写、功能模块设计等流程研发出公路边坡风险评估软件RASlope。该软件遵循易用性、稳定性、高效性及可拓展性设计原则,由RASlope主界面、权重向量计算界面、隶属度分配界面及评估结果查看界面4个界面集成,可快速完成所有评估步骤,并提供对过程及结果数据另存、读取、分享功能。针对双永高速公路梨子岭隧道进口滑坡典型工程地质特征,设定4类12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该软件进行快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契合实际,合理地解释了滑坡诱发关键因素及工程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充分验证了该软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刘思敏  王浩  严登华  秦天玲 《冰川冻土》2016,38(5):1264-1272
全球气候变化对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产生了显著影响,识别气候变化背景下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是暴雨洪涝灾害综合应对的关键.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内229个气象站点1950-2012年的实测逐小时降水数据,遵循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暴雨事件进行场次划分,并以此作为基础统计单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气象学理论,以场次暴雨事件开始时间、达到雨强峰值历时、场次平均暴雨历时及暴雨事件发生频次4个指标分析不同年代背景下淮河流域场次暴雨事件发生的过程变化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场次暴雨发生时间呈现宽幅化和极值化的变化趋势,暴雨发生时间出现了后移和双峰化的特征;暴雨历时及到达雨强峰值历时均呈现增加趋势,整个流域场次暴雨事件在1990s-2000s进入一个增加时期;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使流域内暴雨事件发生的频次不断增加,历时不断增大,长历时高频次特征明显,尤其是近20 a来,淮河流域暴雨事件高发区域呈现出从流域部分地区向全流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