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32.
最近,笔者在参加1∶20万《洛南幅》修编工作中,于洛南县西北的上庵沟、庵子沟西梁、白沟、白河脑、张家沟南山梁、郭家岭、白岭、东蒲子沟等十余处的原划陶湾群庙湾组中采到丰富的小壳化石,并发现多处胶磷矿矿化点。小壳化石产于白云岩之底部。化石层为一厚0.3—1m的含磷、锰白云岩。其最底部为暗灰色条带状胶磷矿。胶磷矿单层厚1cm 左右,富集地段一般厚0.1—0.3m,长1—30m,P_2 O_5  相似文献   
33.
王振东 《物探与化探》1989,13(4):299-299
为引进微动的观测技术和处理解释方法,地矿部物化探局曾于1988年邀请日本学者冈田广教授来华讲学。那次讲学冈田教授主要讲解了由较长周期(同期大于1s小于10s)的微动资料计算基阶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两种方法以及由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地下横波速度构造的方法,展示了该方法在油气地质构造调  相似文献   
34.
准旅行时解释法(T′法)俗称表层剥去法,是日本人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层折射解释方法,本文用比较直观的图解方式详细阐述这种方法的原理,指出该法的适用条件,最后给出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5.
通常的地震折射波法常用的解释方法有t_0法、时间场法、准旅行时法以及哈莱斯法等,这些方法通过手算即可。而地震折射波时间项法则是一种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方法,它的特点是:①炮点和测站不要求在一条直线上;②可以精确计算速度误差和时间项误差。 应用时间项法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折射波的旅行时可以按层分类; ②折射波的旅行时可以近似地由下  相似文献   
36.
瞬态面波法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本文介绍我国研制开发的SWS瞬态面波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软件特点与运行环境及工程应用实例,指出多道面波采集系统在发展瞬态面波法方面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7.
低应变动测承载力的机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论述低应变动测基桩承载力的方法机理和测试要领,指出采用动静联合测试的检测模式,将有效地提高工程桩质量控制的总体水平和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38.
2021—2022年,海南昌江养殖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白化现象频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为探究白化琼枝的特征和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状态琼枝的形态差异;测定了色素含量、光合生理、生理生化等指标;分离、鉴定了不同状态琼枝表面的可培养附生细菌,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琼枝(BgR)和白化琼枝(BgW)表面附生细菌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菌群群落结构组成。研究显示,白化琼枝藻体的皮层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色素含量、最大光合效率(QY_max)显著降低,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BgW的可培养附生细菌数量(2.76×107 cfu/g)显著高于BgR(3.3×104 cfu/g),BgR中可培养附生细菌优势菌为鲁杰氏菌属(Ruegeria),BgW中为Yoonia属;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组样品附生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BgW的Ace、Chao、Simpson指数均有...  相似文献   
39.
矩震级MW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理想的物理量,已成为国际地震学界开展研究的首选震级。对于中强地震事件,矩震级MW通常可以利用长周期地震波,基于矩张量反演计算获得;对于约3级以下的地震事件,直接进行矩张量反演有时会产生较大误差。本文以山西地震带为例,利用山西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开展研究区Q值函数模型的分析评估与基于频谱分析的矩震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基于Q值函数Q(f)=299.4f0.563计算的频谱MW更接近矩张量反演的MW,与Q值模型参数Q0、α和κ的优化组合结果存在较好吻合;对于3.6≤ML≤5.1地震事件,基于频谱分析计算得到的矩震级与基于矩张量反演矩震级较接近。在已具有详细的区域非弹性衰减模型基础上,基于频谱分析快速测定中小地震的矩震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层序时代析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因构造复杂、化石贫乏,多年来对其层序和时代的意见极不统一。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两个岩群的层序和时代进行重新厘定。秦岭岩群包括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麻岩三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层对比定为早元古代;从原秦岭岩群中分解出峡河岩群,据同位素年龄定为中晚元古代。碧口岩群包括变火山岩和变沉积碎屑岩两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为中晚元古代;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