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突出的地位,地图的配备是地理教材编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配备合适的地图能增加地理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主要分析了编制地理教材中地图的原则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2.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preliminary test results of a corer used for hard seafloor sediments sampling.Generally the sediment cores are provided by either gravity-type coring or deep-ocean drilling for a range of studies.However,in consideration of the operability and available sample length in collecting hard sediments,these methods exhibit no advantages.In this paper,a new corer which can exploit both hydrostatic energy and gravity energy for hard sediments coring is presented.The hydrostatic energy is provided by pressure differential between ambient seawater pressure and air pressure in an empty cavity.During sampling process,the corer penetrates into the sediment like a gravity corer and then automatically shifts to the percussion mode.The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indicate that the corer can complete 40 cycles in the sea with a cycle time of 2.8 seconds in percussion mode and impact the sample tube with the velocity of 0.2 m/s during each cycle.Besides,its adjustable falling velocity can make the corer achieve the maximum efficiency in coring different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13.
114.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兴化湾口东北面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2门9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平均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可达23 394ind./m~2和8 494. 4 g/m~2。其它优势种还有刚毛藻(Cladophora sp.)、叉节藻(Amphiroa sp.)、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细毛背鳞虫(Lepidonotus tenuisetos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福建牡蛎(Magallana angulat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加尔板钩虾(Stenothoe gallensis)、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角突麦杆虫(Caprella scaura)、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等。夏季为污损生物的附着旺季,其附着厚度、覆盖面积、附着密度和湿重分别为30. 5 mm、100%、25 175 ind./m~2、8 783. 6 g/m~2,其次分别为秋季、春季和冬季,下半年的附着强度明显高于上半年,附着强度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主要区别在于表层有部分藻类附着,而底层几乎没有藻类分布。  相似文献   
115.
116.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Northam认为城镇化呈"s"型曲线发展,其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为众多研究证实和引用,但其阶段分界点长期缺乏严格的数学定义.运用高等数学方法,推演出城镇化"s"型曲线的Logistic增长模型关于时间变量t的方程表达式,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推导出该曲线的三个特征点及其数学表达式.对Northam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提出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上两个曲率最大点为城镇化三个阶段的分界点;验证了在拐点处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之前速度逐渐加大,之后速度逐渐减小;给出了阶段划分点、拐点和第二阶段历时与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选择日本和其他22个国家城镇化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城镇化阶段划分结果与相关研究非常吻合,并且符合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还特别证明并指出2004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出现速度拐点,验证了模型推导的结果.最后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7.
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109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9.90%,三者构成潮间带生物主要类群.断面间比较,Sch1断面的种数最少(42种),Sch3断面的种数最多(73种).种类季节变化,以春季种数(83种)大于秋季(59种).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12.4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68个/m^2.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7.34g/m^2),甲壳动物居第二位(2.55g/m^2);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196个/m^2),多毛类居第二位(154个/m^2).数量垂直分布,生物量以中潮区(15.20g/m^2)大于高潮区(12.37g/m^2)大于低潮区(9.78g/m^2);栖息密度以低潮区(563个/m^2)大于中潮区(483个/m^2)大于高潮区(56个/m^2).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16.69g/m^2)大于秋季(8.21g/m^2);栖息密度以春季(677个/m2)大于秋季(58个/m^2).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按断面和所处的位置可分为3个群落:Sch1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中蚓虫-鸭嘴蛤-秀丽长方蟹带;低潮区:似蛰虫-焦河篮蛤-鸭嘴蛤带.Sch2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才女虫-鸭嘴蛤-淡水泥蟹带;低潮区:似蛰虫-侧底理蛤-鸭嘴蛤带.Sch3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才女虫-鸭嘴蛤-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带;低潮区:不倒翁虫-侧底理蛤-齿腕拟盲蟹带.结果分析表明:春季Sch1和Sch2群落不稳定,秋季Sch1、Sch2群落和Sch3群落相对稳定,总体显示,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群落发生扰动,初步分析认为与优势种鸭嘴蛤和优势种才女虫季节演替有关.  相似文献   
118.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是将与地震相关的信息作为感知对象的综合传感器, 具备接入各种符合标准的物理量或信息量的功能. 地震传感器网络的功能结构可分为5个层面, 即基础层、网络层、数据管理与处理层、应用开发环境层及应用层. 具有端到端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IPv4环境不易实现的功能. 2005年, 我国IPv6将进入实质性的应用发展阶段, 我们需要抓住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契机, 尽快开展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试验, 以服务于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南宁的L波段探空雷达在观测中频繁出现"高差"报警和自动跟踪不上的故障检修,总结了该故障的现象、故障分析以及检修方法和处理过程,为今后类似的雷达故障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就如何根据现场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极软质岩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基桩的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