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1)白云洞由3层洞穴构成,上层为大型厅堂状,中层和下层为狭窄廊道状。洞穴展布受控于NNW、NE和近EW向断裂。(2)洞穴发育形态、规模不仅与岩性和构造有关,还取决于洞穴形成时期的构造稳定性及与之耦合的气候条件,其成层分布是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3)溶洞沉积物形态多样,其中毛细水沉积的网状卷曲石、协同沉积的玉簪对净瓶等极为罕见。(4)溶洞发育过程中历经多次坍塌,损毁严重。现今的白云洞岩石破碎,结构稳定性差,易遭破坏。研究白云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其未来变化、保护洞穴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2.
针对最大似然估计的多基线InSAR相位解缠算法对噪声比较敏感且难以解缠低信噪比干涉图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多基线迭代与最大似然估计相结合的多基线相位展开方法。首先利用多基线迭代法得到最长基线干涉图粗略的干涉相位;然后在以此粗略相位为中心的相位区间里,利用多基线最大似然估计得到最长基线干涉图的干涉相位精确估计值。该文采用仿真的金字塔场景、多山场景以及城市场景干涉图进行相位解缠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相位展开精度比多基线迭代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3.
“顶钙”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一种碳酸盐胶结类型,其形成机理存在分歧,阻碍了对其分布预测,进而制约油田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岩心、XRF扫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番禺A油田珠江组“顶钙”的测井响应、岩矿学特征、物质来源及成因、分布规律、成因分布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顶钙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中粗砂岩,钙质成分主要为铁方解石,呈基底-孔隙式胶结,常与生物碎屑伴生,计算其沉淀温度在55.9~72 ℃;顶钙厚度主要集中在0.4~1.2 m,但不同油层其厚度及顶钙发育率差异较大.研究区顶钙形成于早成岩阶段,主要来自于内源的生物碎屑,其分布主要受到沉积微相和高频层序界面的控制,河口坝为其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其相互叠置可促使顶钙连片和增厚;而高频海泛面可通过延长沉积物保留时间进一步促进顶钙的发育.研究区顶钙成因与分布主要受高能粗粒生物碎屑富集程度和分布的控制,因此通过对层序和沉积作用的分析,可对其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34.
古特提斯残留洋盆沉积学和构造背景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野外实测剖面、典型露头、岩石薄片、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西藏则学地区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残留洋盆的深水盆地地层学、沉积学、沉积演化和物源区构造背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以含砾粉砂岩和泥岩、细砂岩为主,砂体以席状和透镜状为主,沉积构造丰富,晚古生代饱粉组合特征明显.残留洋盆经历了陆坡-深水盆地-陆架三角洲-滨浅海盆地-滨岸三角洲-海湾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历程.主量元素组成和比值具有较低的Fe2O3+MgO(5.1%~10.0%)、TiO2(0.44%~0.84%)、Al2O3/SiO2(0.12~0.26),以及较高的K2O/Na2O.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和比值具有较高的∑REE、LREE明显富集、较高的La/Yb、(Gd/Yb)N、(La/Yb)N比值、弱的Eu负异常特征.碎屑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均指示物源区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性质,研究区晚古生代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陆缘裂陷环境,构造-岩浆活动和隆升作用较为强烈,且具有较为稳定的继承性演化特征.盆地沉积充填和演化记录了海平面逐渐下降、古特提斯残留洋盆逐渐封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5.
周伟  曾梦  王健  张磊  李迎春 《岩矿测试》2018,37(3):298-305
应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矿石样品具有定量准确、试剂用量少、重现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目前稀土标准物质较少,不能满足复杂稀土矿石类样品的准确定量要求。本文采用配置人工标准样品,解决了现有稀土标准物质较少的问题,加入高纯稀土氧化物La2O3、Ce O2、Y2O3扩展了La、Ce、Y的线性范围,利用人工标准样品和现有稀土标准物质、碳酸盐标准物质制作工作曲线,建立了XRF测定稀土矿石、矿化样品中25种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针对主量元素采用理论α系数法校准,稀土元素采用经验系数法校准,对有谱线重叠的元素进行干扰校正,使绝大多数主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3)小于1.5%,稀土元素含量在300"g/g以上时RSD(n=13)在0.69%~6.94%之间。通过未知样品考核,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烧失量的加和结果为99.41%~100.63%,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36.
四川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清  张均  王健  仲文斌  刘文浩 《矿床地质》2018,37(4):816-834
天宝山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小江-甘洛断裂带和箐河-程海断裂带之间,是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川西南地区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根据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观察发现,天宝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气相分数较小,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温度峰值在110~140℃之间,w(NaCleq)集中于10%~14%,整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少部分流体包裹体w(NaCleq)为2%~6%,显示少量低盐度流体的混入。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各期流体成分相似,液相为Na~+-Ca~(2+)-SO_4~(2-)-Cl~-型流体,气相主要为H_2O、CO_2,并有部分的H_2、CO及CH_4还原性气体。对以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主要源于盆地热卤水,存在部分大气降水的参与。此外,C、O同位素、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及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和大气降水来源外,还存在变质水及有机质流体来源,成矿还原硫主要来自灯影组硫酸盐和深源硫的混合。  相似文献   
437.
以奉节新铺下二台滑坡为例, 基于GPS位移监测数据、裂缝数据、降雨量及库水位等多源数据, 总结分析了大型古滑坡的复活规律, 引入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 实现了以季度或月份为时间单位的跨水文年滑坡位移预测, 并通过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 验证了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①降雨是下二台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 滑坡变形使得滑体产生裂缝并成为降雨入渗通道, 加剧了岩体破碎与软弱层软化, 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集中持续降雨可使滑坡失稳破坏; ②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地表监测数据的比较, 将年降雨量作为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中的主控因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有助于提高滑坡中长预报精度; ③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由滑坡推移式位移和岩土体压缩形成, 引入蠕变压缩模型计算的裂缝宽度并和监测数据的比较说明, 蠕变压缩模型非常适合该类边坡, 同时应用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反推得到岩土体平均变形模量, 判断岩体破碎程度, 可以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后续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8.
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博  贾斌  韩风军  徐娟  王健 《干旱气象》2014,(5):830-83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 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偏西气流、对流层低层温度脊和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这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大雾过程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复杂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大雾湿层厚度及逆温强度有所不同;适当的风速和低层弱的水汽辐合有利于大雾稳定维持和发展;近地层辐合上升、中高层辐散下沉,易在界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出现,而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往往容易形成中高云,不利于近地层水汽的聚集,难以形成大雾。  相似文献   
439.
高频频率预测方法中国区域的精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预测参量随空间位置、昼夜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特性,重建了E层、F1层和F2层OWF-MUF和HPF-MUF转化因子的时空映射.利用中国境内2008年1月6条链路和2012年3月9条链路的观测结果,对本文所述方法和ITU-R建议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所述方法较ITU-R建议方法在预测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MUF、OWF、HPF预测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0.28、0.16、0.45 MHz,最大误差降低量为0.90、0.55、1.31 MHz,均方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4.79%、2.97%和4.91%,最大误差降低量分别为10.14%、8.63%和11.75%.  相似文献   
440.
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采煤沉陷后风沙区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规律,通过定水头注水结合入渗湿润峰测定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区沉陷于2004、2005年的2个沉陷区土壤水分非饱和入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入渗观测时段(入渗开始后0~175 min)后期,与坡面剖面相比,丘间低地较多剖面垂直湿润峰的间距明显较大,垂直入渗持续能力较强。2004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垂直入渗速率、第175 min垂直入渗深度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2005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侧渗速率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沉陷区丘间低地垂直入渗速率在入渗10 min左右前期升高后期降低,侧渗速率在入渗10~12 min的前期升高后期降低;沉陷区坡面垂直入渗速率、侧渗速率在大部分观测时段内升高。因子分析表明沉陷区入渗特征是丘间低地垂直入渗偏强,坡面侧渗偏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