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端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矽卡岩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多以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偶见与透辉石共生。根据穿插关系及光学特征,将该矿床的石榴子石分为早(Grt I)、晚(Grt II)两个世代。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两类石榴子石开展了系统研究。石榴子石的SiO_2含量为34. 47%~36. 29%、Ca O含量为32. 48%~34. 59%、FeO含量为20. 58%~28. 17%、Al_2O_3含量为0. 01%~5. 39%,计算获得其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Gro1-29And69-98)。Grt I较Grt II更富钙铁榴石组分,而Grt II更多发育振荡环带。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8. 72×10~(-6)~36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2. 13~3104)、多正Eu异常(δEu=0. 53~13. 6)。亏损Rb、Ba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0. 02×10~(-6)~3. 75×10~(-6),Ba=0. 01×10~(-6)~0. 74×10~(-6),Sr=0. 01×10~(-6)~3. 23×10~(-6)),富集Th、U和Zr等高场强元素(Th=0. 01×10~(-6)~27. 8×10~(-6),U=0. 83×10~(-6)~98. 7×10~(-6),Zr=0. 03×10~(-6)~175×10~(-6))。Grt II的稀土元素总量、LREE/HREE比值、δEu值、Y和U含量总体高于Grt I。石榴子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表明,矽卡岩化早期的流体为相对封闭、酸性、氧逸度较高的体系,热液扩散交代作用占主导,多形成无环带的石榴子石;而晚期,流体演化为相对开放、弱酸性-中性、氧逸度相对较低的体系,渗滤交代作用占主导,多形成振荡环带发育石榴子石。此外,石榴子石中较高的Zn含量(Zn=1. 42×10~(-6)~37. 2×10~(-6))说明成矿流体富集Zn,可能暗示了一定的锌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2.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湘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与水井沱组对应)黑色页岩的
页岩气形成物质基础(沉积相、岩性、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成熟度等)、储集层特征(孔隙类型、X衍射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后发现:
①研究区牛蹄塘组以深水陆棚相沉积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厚度较大,分布广泛;②其w(TOC)平均值达1.84%,成熟度为
2%~6%不等,达到成熟-过成熟阶段;③页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石英粒内溶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另有少量黏土矿物溶蚀孔
洞;④页岩中石英质量分数为50%~80%不等,与美国Branett页岩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均呈两段式。对于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而
言,除了优越的页岩气物质基础条件外,后期硅化程度、埋藏深度、后期构造改造强弱等因素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Xiamen Bay in South China has experienced extensive coastal exploitation since the 1950s,resulting in some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Local authorities now have completed or are implementing many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rojects.Evaluating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exploitation and restoratio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is a complicated multi-disciplinary problem.However,hydrodynamic changes in the bay caused by such coastal projects can be characterized directly and definitively through numerical modeling.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coastal projects on the hydrodynamic setting using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that makes use of tidal current speeds and the tidal prism as two hydrodynamic indices.Changes in tidal veloc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dal prism show tha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have declined from 1938 to 2007 in the full-tide area.The tidal current speed and tidal prism have decreased by 40%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y and 20%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y.Because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idal prism and area,the degrade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re anticipated to be restored to 1972 levels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current and proposed restoration projects,i.e.33% and 15% decrease in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1938 for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bay,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can be restored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ustainable coastal development plan,although a full reversal of conditions is not possible.To fully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 region,more indices,e.g.,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 parameters,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24.
疟疾发病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一种具有复杂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地方性疾病,研究疟疾的空间格局,掌握疟疾发病的时空演化规律,为疟疾的防治提供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湖南省105个市、县级行政区1983~1992年疟疾发病的历史资料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疟疾发病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县疟疾发病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主要集中在湘南和湘中经济相埘落后的地区.在这期间,湖南省的疟疾发病经历了一个从"南低北高"到"南高北低"的时空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5.
文章围绕陆相碎屑岩成岩作用系统这一议题,概述了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成岩作用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认为当前陆相碎屑岩成岩作用系统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5个方面:(1)原始沉积环境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2)成岩流体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3)构造作用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4)成岩系统的封闭性与成岩作用的关系,(5)层序控制下的成岩响应。未来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趋势:各种实验手段的革新和综合利用、成岩系统过程恢复、成岩作用定量化研究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将是未来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必将推动成岩作用系统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6.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等代表开放空间的充填构造。赋矿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5±4.3 Ma,形成于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的背景。含矿石英中发育大量富液相水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30~210℃和8.1%~16.9%之间],偶见富气相水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和含固相子晶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矿石组构特征综合表明,流体沸腾及其伴随的温度降低是Pb、Zn沉淀的重要机制。方铅矿δ34S范围为-2.2‰~-0.5‰,显示出岩浆硫的特征。方铅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8.208~18.264、15....  相似文献   
127.
孔隙结构是油页岩描述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页岩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因此,研究孔隙结构演化对指导油页岩原位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TG)、低温氮气吸附(LTNA)与压汞(MIP)等试验,结合LTNA-MIP联合精确表征方法,揭示巴里坤油页岩热解失质量规律及升温过程中孔隙发育特征,并对孔隙结构演化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油页岩热重可分为低温缓慢失质量阶段(20~360℃)、中温快速失质量阶段(360~500℃)和高温缓慢失质量阶段(500~600℃),由于该油页岩具有低挥发分、高含油率、高灰分的特点,中、高温阶段是主要的失质量阶段;巴里坤油页岩内部孔隙类型复杂,升温过程中,微、小孔由狭缝形演变为导管状,中、大孔始终以墨水瓶状为主。墨水瓶状孔隙在300~400℃和500~600℃这2个温度区间集中发育,有效孔隙则在400~500℃大量发育。低温段以原生大孔为主,在自由水蒸汽压、矿物热膨胀和沥青质软化共同影响下,孔隙结构变化较小;中温段有机质集中热解,产生扩孔效应,单位孔隙体积大幅增加,孔隙类型以中孔为主;高温段黏土矿物失水、石英相变产生膨胀压力,大...  相似文献   
128.
海水流动对A3钢腐蚀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  王佳  李焰 《海洋科学》2005,29(7):26-29
为了定量考察海水的流动对钢铁材料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的影响,通过室内和实海挂片失重测试比较了A3钢在静止和流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差异,并在控制流速条件下使用动电位法测试了A3钢的腐蚀速度,同时测试了不同流速海水中的环境参量。室内和实海挂片失重测试比较结果表明,海水流动能够加快A3钢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腐蚀初期尤其明显。在控制流速条件下采用动电位极化方法测试了腐蚀初期A3钢的腐蚀速度,并且通过拟合处理得到了海水流动对其腐蚀速度影响因子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9.
对2004—2011年的PM10浓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PM10污染最严重的是冬季,主要是由于燃煤采暖造成污染源增加以及大气扩散能力较弱;其次是春季,主要是由大风引发的沙尘天气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0.
2011年7月24—25日呼伦贝尔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2011年7月24—25日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强盛西伸并稳定少动,形成强大的阻挡系统时,使得西来低槽在我市西部停滞少动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低层深厚的湿层以及西南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及能量条件。地面冷锋位置适宜且稳定少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冷暖空气的触发条件。本地强对流天气潜势指数都充分表明层结的不稳定。卫星云图及雷达产品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