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20年海原8(1/2)级大地震是近代在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此缘的弧形构造带上,这里是青藏高原隆起与华北地台的交接地带,也是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与华北构造应力场的过渡地区,所以,海原地震的研究对探讨大陆内部大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埃尔尼诺事件的判据、分类和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王世平 《海洋学报》1991,13(5):611-620
利用1950年至1989年美国气候分析中心(CAC)的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指数,对埃尔尼诺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给出了数字判据。制作了埃尔尼诺(El Nino)和反埃尔尼诺(La Nina)的鸟瞰图,发现埃尔尼诺的强度大、频次多、有明显的盛期;反埃尔尼诺的强度弱、频次少、没有明显的盛期(1988—1989年的反埃尔尼诺盛期比较明显)但持续时间长。从增温的起始海域看,在1950—1989年间11次埃尔尼诺过程中(包含1979—1980年的弱埃尔尼诺),有6次首先在赤道东太平洋(NINO1+2区)增温,然后向西扩展到中赤道太平洋。还有5次则首先从赤道中太平洋增温。从增温开始的时间看,有7次是在上半年开始增温,但只有1953年一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中东赤道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取NINO1+2+3+4的指标和)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有滞后半年左右的正相关。埃尔尼诺年台风发生的频次少,强度大,生成的位置偏南,多发区明显偏东,最大频次月比正常偏晚1—2个月,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偏少。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北东薄、南西厚。沉积物类型基本为多层砂土复合结构:地表仅有一层较薄的粘土层,其下为较厚的多层递变的细中砂、粗砂、砾砂、圆砾或卵石层。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沈阳市区可适合建筑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选择箱形基础形式及桩基础形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区第四纪沉积物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北东薄、南西厚。沉积物类型基本为多层砂土复合结构;地表仅有一层较薄的粘土层,其下为较厚的多层递变的细中砂、粗砂、砾砂、圆砾或卵石层。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沈阳市区可适合建筑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选择箱形基础形式及桩基础形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现代技术以及对数值天气预报科学运用方面的进展,使许多现代的国家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工作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世界上主要天气中心的预报员们利用计算机,得到最准确、最有效益的预报,而“人机结合”方法,往往是这种预报系统的核心,显然各中心的“人机结合”不同,而且在不断变动,但对数值预报的使用得到了不断地、广泛地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一、我国现有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解决的途径1.我国现有水平近年来,我国用五层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和正压准地转模式进行过短期预报和月预报的大量试验研究。在五层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中,考虑了地形、辐射、大尺度凝结、地表摩擦和水汽、感热交换等。它于1981年1月投入业务。其1982年24小时预报检验情况如表1所示。从天气形势来看西风带大尺度流型演变预报有参考价值,但系统移速偏慢,在中纬度,48小时预报要慢5个经度。但低纬度预报则一般较差。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经过多年研究,于1979年8月1日开始业务预报试验。并于1980年7月31日开始向预报中心的成员国正式每天发布业务预报一次,使用12Z的资料,从2230Z开始计算,4个小时即可出图。  相似文献   
19.
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67-1985年间,西太平洋137°E剖面(34°N-1°S)的深层海温调查资料及500hPa月平均图,首先分析了该剖面上深层海温变化的分布结构和年际变率特征,发现西太平洋赤道暖池温跃层(取纬度4°-8°N,厚度75-200米)海温年际间的变化与赤道逆流流量呈反位相的关系,在埃尔尼诺年期间,赤道逆流(自西向东)加强,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下降.当埃尔尼诺结束时,赤道逆流流量迅速减小、温跃层海温上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发现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与低纬大气的关系比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要明显,尤其是对夏季低纬大气和副热带高压强弱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一统计事实说明,赤道暖池温跃层海温的变化可能是影响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重要热源.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气象厅业务上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六层细网格有限区(亚洲)原始方程摸式(6L—FLM)。1973年10月1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及12时(GMT—以下同)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一是四层北半球原始方程模式,1975年1月27日投入业务,每天用00时的资料作24小时预报,用12时的资料作48小时预报。1976年12月1日起每周作两次72及96小时预报(每星期日、星期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