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南地区近期地壳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云南省的GNSS连续观测资料,通过最小二乘、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速度场、应变参数的求解,获得了自2010年起至今云南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最大剪应变变化速率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目前滇西北地区最大剪应变增强最快,滇南至滇西南等区域挤压应变积累最明显,且2011年缅甸7.2级地震的发生未改变这一地区的应变积累趋势。  相似文献   
52.
利用四川地区2010 ~ 2013 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和重力段差时序变化图像,对芦山7. 0 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重力场经历了约3 年的重力增大和约1 年的减小变化,重力变化呈“上升→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特征; 芦山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变化由下降转为上升的回调过程中;震后重力场变化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到接近震前状况,并出现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区域;临震前震中区域重力场变化数值较小,构造带活动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53.
近地表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包括近地表气象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变化及台风、日食活动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进行处理后发现,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具有不同频段上的特征变化影响。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响应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分钟);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分钟)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响应,频段分布在1—4秒和2—4分钟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分钟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   
54.
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陨石撞击形态学理论与撞击推演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钻孔资料,区域地质图与野外观测等多元数据,对岫岩陨石坑的撞击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瞬时直径为(1406±12)m,瞬时坑深为(497±4)m;撞击完成后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58±15)m,坑深为(374.5±3.5)m,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厚度为(188.5±0.5)m,与前人钻孔揭示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估算出形成岫岩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若为铁陨石,直径为55 m左右;若为石陨石,直径为115 m左右.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揭示了岫岩陨石坑的侵蚀与退化特征:坑深/坑径的比值为0.143,与Meteor撞击坑的特征值相似,从而定量地刻画了该坑属于简单坑的特征;坑缘轮廓的圆度值为0.884,表明该坑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高分辨率SPOT彩色影像解译得到岫岩陨石坑坑内裂隙分布特征,放射状裂隙在NW-SE和WNW-ESE方位上表现出优选性,裂隙控制坑内水系的发育与演化.  相似文献   
55.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阐述了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和冲淤特征,介绍了沉积物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征,并综合描述了埕岛海域海底地貌形态和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上述研究对埕岛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湖北省潮汐形变观测异常及干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定点形变潮汐观测中的突跳、阶变、震颤等异常的分析发现,气象因素对形变潮汐观测的影响复杂:1)不同气压场控制影响形变观测的异常形态不同,但响应频率一致;2)台风对形变观测的秒值和分钟值数据在1~4秒和2~4分钟较高频段均有响应;3)台址条件不同,降雨对形变观测产生的畸变影响不同。影响范围一般在0~全日波频段且存在较大的噪声;4)短时大气温度变化对形变观测有一定影响,会使曲线发生抖动或暂态波动,在64~128分钟和128~256分钟较低频段上有响应。水库冲沙、水库蓄水、土石开挖等环境荷载变化对分钟值观测曲线产生明显阶跃、抖动型实时畸变。人员进洞、施工、仪器标定检修等人为活动对观测曲线的影响可直接识别。  相似文献   
57.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上升变化,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60×10 nms-2的重力变化量。  相似文献   
58.
选取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61~200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广东省整体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前汛期、后汛期线性倾向率分别为-15.86 mm/10a和-13.79 mm/10a;但变化趋势在广东省内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前汛期、后汛期粤东、中部部分地区分别有16、12个站呈上升趋势;前汛期6种气象因子单独对蒸发的决定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日照时数>气温>风速>降水>饱和差>气温日较差,后汛期6种气象因子单独对蒸发的决定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日照时数>降水>饱和差>风速>气温>气温日较差,整个汛期日照时数与其它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决定作用都很大。日照时数和风速总体上的下降是导致广东省汛期蒸发皿蒸发量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利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1993~2012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动态图像和部分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图,总结在这20年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分析研究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及其临近区域较大震级的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的重力变化情况,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区域地震预测预报提供经验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