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江苏生态与农气业务轨道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入手,将拓展业务领域与业务轨道建设有机结合,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多部门合作,将现有农业气象业务领域拓展、延伸,逐步形成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Ⅱ)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令运  濮梅娟 《气象科学》1997,17(4):401-408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虽有很多可以估量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则是潜在于各行各业效益之中的难以测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德尔斐专家评估法,通过对分布于江苏省各市的一百多位行行业专家咨询调查,由108位专家有效投票的定性评估,得出了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可信的定量结果--江苏省1992年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为27.734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16.1,这项研究成  相似文献   
53.
徐良谋  濮梅娟  闵莉  邱成龙 《气象》1998,24(10):43-46
介绍了将省市级预报工具、预报产品和文档在WINDOWS95下集成,从而方便地建立起气象信息微机终端;构划了与9210工程相配套的市对县指导模式,以及实现MICAPS功能向县级台站进行延伸的方法思路,还介绍了通过建立在局域和9210工程内网基础上的广域网(NOVELL远程存取服务产品NAS(V1.30)下资料的全自动调阅方式。本系统已在城市各县级台站和微机终端安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2013年3月18-19日,江苏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平流雾过程,雾区先在长江北岸形成,继而向苏北传播。本文对这次平流雾的形成机理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雾区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平流雾的形成主要受冷空气控制后暖湿平流的影响,冷锋过境后的影响是平流雾形成的基础,东海变性冷高压北抬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地面东南风和低空东南水汽输送共同推动雾区向北传播;长江、洪泽湖、高邮湖等水域对平流雾增强起着重要作用;强浓雾呈渐进式发展,爆发性增强不明显以及云雾共存结构等是本次平流雾的主要特征。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平流雾的预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利用江苏省分布较为均匀的59个台站1961—2006年的大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大雾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1961—2006年南京、淮安、徐州、赣榆、射阳、东台、吕泗、溧阳8站的资料重点研究了大雾的生成、消散及大雾持续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雾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分布形势,80年代前中期为大雾的鼎盛期,之后呈较快的下降趋势。大雾持续时间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雾消时间的推迟。考虑大雾日数和大雾持续时间2个因子的综合作用,设计了大雾综合影响指数,该指数的年际变化表征了江苏区域大雾天气的高影响性趋强。  相似文献   
56.
江苏一次大暴雨高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濮梅娟  张雪蓉  夏瑛 《气象科学》2010,30(5):631-638
本文运用我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GRAPES)对2004年6月23—2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与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密切相关,低空急流位置北(南)移,垂直上升运动中心的位置也随之北(南)移,对应暴雨的落区也随之移动,暴雨中心强度与垂直上升运动的强度变化趋势一致,上升运动中心强,对应暴雨中心的雨量大。因此,改变高低空急流位置及强度,实际上是改变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区的位置及强度,改变了高低空急流耦合的位置,主要是影响了垂直上升运动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了暴雨的落区和强度。高低空急流耦合及上升运动加强,是暴雨发生和雨量增幅的一种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7.
利用WRF V2.2模式对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从模拟结果提取出的环境风场和中尺度扰动风场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时空结构,尤其是风场的垂直切变和非线性亚临界对称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大气平均风垂直切变矢量转为西南偏西风后其南风分量随时间增大到最大值,对暴雨的发生有提前5-4 h的指示意义,相应时刻绝对水平螺旋度亦达到极值;暴雨发生前3 h首次出现强烈的整层垂直上升气流,预示大暴雨发生;在暴雨发生前9 h,高层200 hPa涡度、散度两波呈π/2位相差,对应强烈地转不平衡重力波,随时间向下传播,至暴雨发生前3 h下传到800 hPa;中尺度扰动风场的加强与降水的加强关系密切,在暴雨发生前3 h,出现中尺度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激发暴雨发生,并对大暴雨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一次罕见的辐射-平流雾研究(Ⅱ)——雾水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利用2006年12月24-27日南京市持续浓雾的雾水样品资料,结合雾滴谱仪观测的雾的微物理结构和系留气球探测的边界层资料,分析了本次浓雾雾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酸雾的频率达61.5%,平均pH值为5.63;雾水中主要阳离子是NH+4、Na+、Ca2+,主要阴离子是SO42-、NO-3,其次是Cl-;雾水中总离子和SO2-4浓度水平较高,说明本次过程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水的Na+/Cl-为3.09,明显高于其它地区,Cl-亏损严重,主要是因为此次雾是辐射-平流雾,受到东南海面上吹来的暖湿平流的影响;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远高于雨水中的浓度,但雨水比雾水更酸;雾水离子总浓度与雾滴粒径呈反相关趋势(r=-0.71);浓雾发展过程中,pH值先升后降,前后出现三次起伏,其趋势与各离子和总离子浓度的变化大体相反.  相似文献   
59.
一次浓雾宏微观结构特征及快速消散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0年11月17-18日南京北郊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生消物理机制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雾是在晴夜、微风、辐射降温和逆温层背景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平流导致了雾层发展深厚;雾在爆发性发展之后立即进入快速消散过程,1h之内全部消散,这与太阳辐射、气温快速升高及逆温层的消失有关,强梯度风也是雾快速消散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60.
2011年梅汛期影响江苏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梅汛期江苏省6月17-18日和7月11-13日2次典型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不同、动力热力机制不同:“617”过程为江淮切变线大暴雨,切变线南侧的强劲西南低空急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层强冷空气活动触发了强暴雨;“711”过程为热带低压倒槽大暴雨,中低层弱冷空气垂直叠加在倒槽东侧偏南低空急流携带的海上暖湿空气上,构成了产生暴雨并持续的不稳定条件.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的配置及非地转垂直环流上升支为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机制.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南侧、湿位涡正压项零等值线靠近负值区一侧.位势不稳定度由强变弱,能量开始释放,预示暴雨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