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地震剖面切过保山地块(冈瓦纳型), 思茅地块和扬子地块(扬子型)西南部. 通过解释宽角反射地震资料, 获得了这3个地块与昌宁-孟连和墨江缝合带的壳/幔纵波速度结构及相应的地壳和上地幔反射结构图像. 结果表明:思茅地块的地壳P波速度较之保山和扬子地块西南部低, 地壳厚度由保山地块、思茅和扬子地块西南部逐渐增厚. 这三个地块的地壳反射图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冈瓦纳型地块内上地壳反射发育, 而中下地壳反射很弱. 扬子型地块内地壳反射发育. 思茅与扬子地块西南部反射图案有明显的特殊性. 研究区地壳厚度为 40 km左右. 最后对滇西三个地块的地壳增厚的方式、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2.
地震计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个地震计性能测试装置,使其在地震计的生产过程中提供仪器的频响特性曲线及三分量一致性,提供更方便可靠的测试手段。结合目前现有的电法标定原理以及数据处理理论,给出测试装置的原理、硬件电路、软件设计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3.
滕少华 《地下水》2005,27(6):497-49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坡顶上建筑的稳定要求不满足规范时,如何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稳定边坡,同时介绍了地基处理及计算方法和应采取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24.
胡波  杜惠良  滕卫平  肖云 《气象》2006,32(1):74-77
以热带气旋降水云区的云顶亮温和1小时云顶亮温差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以实况1小时的雨量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建立了4类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分别为点模型、线模型、小面模型和大面模型。通过大量的人工神经网络试报表明小面模型能较好地抓住热带气旋红外云图中的主要降水影响因子(移向、移速、云顶亮温、发展率、云顶亮温梯度),具有“过拟合”现象低、泛化性能高、预报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5.
保护地球环境与“净化”人类生存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近年来人类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当代国际上和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与进程,存在问题与前景的概要分析,提出了环境的监测,治理与保护是一个四维空间的问题,而且是各向异性的,并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地球物理学在四维环境科学研究中在着重要作用,环境科学的综合研究已为必然,环境地球物理学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为了形成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126.
Samplesystemofelectromagneticwavetomog┐raphyYUN-TIANTENG(滕云田)andHE-MINGZHOU(周鹤鸣)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  相似文献   
127.
Stanley Keith Runcorn(1922~1995)于12月5日在圣迭戈遇害身亡,他的不幸逝世使全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大为震惊。20世纪中叶关于地球磁场起源和大陆漂移理论是否成立这两个地球科学的决定性辩论中,Runcorn扮演了重要角色。1988年Runcorn从泰因河畔纽卡斯尔大学退休后,客座于阿拉斯加大学,他是从该校出发去  相似文献   
128.
应邀赴苏联于1987年9月1—8日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参加了“大陆内部山区地貌、地质与地球物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基于国际岩石圈计划、由苏联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地壳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重点讨论亚洲地区的岩石圈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地质观象,尤其是地质构造,一般都是三度空间实体。过去限于客观条件,地质研究和构造研究主要限于平面空间或浅层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地质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深部地质的重要,只有全面深入研究深部地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此,深部地质研究已成为地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几篇从不同角度针对个别问题的短文,以便活跃思路,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0.
深部过程与大陆裂谷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9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受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委托和支持下召开的。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陈宗基教授、程裕祺教授、马杏垣教授和刘东生教授曾召集多次会议,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进行筹备·会议由陈宗基教授和F.C.Froidevaux教授(法国)主持召集。参加这次会议有14个国家55名外国学者和150余名中国学者。会议期间的大会报告、小会报告及张贴的论文约130余篇。其中,中国地球科学工作者在多年对裂谷、断陷、盆地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77篇,包括了中国的攀西裂谷、汾渭地堑、东部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