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根据太湖MS岩芯重金属元素与Al的线性回归分析及元素/Al、V/Al比率散点图变化规律,讨论了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重金属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2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尽管沉积物中Al、Fe、Zn、Mn、V、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随沉积物粒度变粗而明显下降,但除Hg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之外,其它重金属元素仍以自然来源为主,物源有所变化;70年代末期以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逐渐加重,Pb、Cu、Zn、Hg、As等元素既有流域母质来源,又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112.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 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 B P~730a B 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面期;730a B P~480a B 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 B P~270a B P,湖面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 B P~110a B 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 B P以来,有效降水略有增加,以凉偏湿气候为主。同时分析近年来气候向温干变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13.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B.P)的环境演化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 -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的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B.P、5.3Ka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云南鹤庆湖泊深钻岩芯(737.72m)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2.78Ma以来构造和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岩芯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鹤庆湖盆形成于约2.78,2.65Ma以后湖盆积水成湖,并接受连续的湖相沉积。岩芯沉积特征、粒度、孢粉、碳酸盐含量和烧失量指标共同指示了2.78Ma以来盆地的构造.沉积旋回以及西南季风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5.
模拟水体pH控制条件下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缓冲溶液控制水体pH值,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扰动悬浮状态下水体磷的释放规律(48h),分析了实验前后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条件对沉积物磷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强酸性(pH=2.0)及碱性(pH=9.5,11.8)条件下皆利于磷的释放,但强酸性水体磷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而碱性水体磷呈持续释放状态;中性条件(pH=7.2)磷的释放释放作用不明显,磷释放达到稳定状态(14b)后,碱性条件下(pH=9.5,11.8)磷释放量为酸性(pH=2.0,4.6)及中性(pH=7.2)条件下的4倍以上,通过对比释放前、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组成可知,酸性条件主要为钙结合态磷的释放;碱性条件主要是铁结合态磷释放,部分可发生再沉淀,转化为钙结合态磷,研究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的解析是沉积物磷的主要释放源,是水体内源磷增加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6.
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以太湖沉积岩芯为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恩峰  沈吉  朱育新 《湖泊科学》2006,18(4):363-368
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除了与人为污染有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沉积物性质的影响.在进行沉积物金属元素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粒度效应.本文通过对太湖MS岩芯中17种金属元素、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金属元素变化特征以及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关系.MS岩芯金属元素变化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Al、Fe、K等,该类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高,岩芯上部含量较低;第二类为Na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低,岩芯上部含量升高.MS岩芯中金属元素与粘土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经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校正后,沉积岩芯中金属元素含量趋于稳定.因此,沉积物粒度组成(粘土含量)是影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太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规律及进行金属污染评价时,应对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粒度校正.  相似文献   
117.
泸沽湖是云贵高原上典型西南季风区的一半封闭湖泊,本文通过研究水深69.3m处长度为18.3m岩芯中15个样品的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碳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湖区木本/草本植被和C3/C4植被的变化历史,并试图探讨C3/C4植被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在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正构烷烃含量及(C27+C29)/2C31比值逐渐增加,正构烷烃(碳数>C25)的平均碳链长度(ACL)值逐渐减少,指示木本植物比例相比草本植物较多且呈逐渐增加态势,表明气候逐渐向暖湿方向发展;而同一时期,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C27、C29和C31)δ13C值均逐渐偏正,无法用气候变化来解释,应该反映了C3/C4植被变化,由此,通过二元模式计算得出的C4植物比例从19.6%逐渐增加至31.9%,上述结果表明该时期温度升高对C4植物增多起了主要作用.到全新世中期,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表明木本植物比例依然较高,表明此时气候温暖湿润,而δ13C值则呈偏负的趋势,我们认为这是降雨增加和C4植物减少协同导致的.在全新世晚期,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指出草本植物比例相对增加,而该时期的δ13C值则稍微偏正,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干所导致的.陆源高等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所揭示的植被变化可以与研究区域孢粉记录进行较好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温度是C4植物出现的主控因素,而在温度满足要求时降雨的增多会降低C4对C3植物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8.
近150年来湖北太白湖摇蚊记录与湖泊营养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太白湖北部湖区沉积岩芯中摇蚊亚化石分析,结合210Pb和137Cs年代测定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太白湖近150年来摇蚊种属组合变化和湖泊营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中期(1950年左右),摇蚊种群中与大型水生植物关系密切的Paratanytarsus,Paratanytarsus penicillatus-type,Polypedilum nubeculosum-type和Dicrotendipes nervosus-type等属种迅速减少或消失,而耐营养的属种Chironomus plumosus-type,Microchironomus tabarui,Procladius,Propsilocerus akamusi和Tanypus增多,表明大型水生植物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开始.20世纪90年代以来,Chironomus plumosus-type和Microchironomus tabarui等富营养种的比例增加反映了营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加重趋势.摇蚊组合变化反映的太白湖营养水平的增加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密切相关,早期湖泊富营养化响应流域土壤侵蚀及湖泊水产养殖,而1990年以来湖泊富营养化的加重则与化肥的大量使用、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及流域内工业废水污染物的开始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9.
内蒙古岱海地区小冰期气候演化特征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对地处气候敏感带的岱海湖泊岩芯介形类壳体丰度、Sr/Ca和Mg/Ca摩尔比值,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岩芯的岩性特征和^210Pb、^14C测年,重建了岱海小冰期以来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小冰期前期本区以冷湿气候为主,在中后期,气候寒冷干旱,间有气候转温和的冷湿、湿干气候。本区小冰期气温变化与华北其他地区具有一致性,但降水与气温组合状况复杂,反映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其原因可能是气候转型期经向环流加强,气旋活动加强所致。  相似文献   
120.
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气候环境信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分析,结合碳酸盐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并且据此分析了青海湖地区近700a来的气候环境演变。青海湖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较好地记录了温度的变化,在有机碳含量高,有机碳同位素低时,气温较高,反之则相反,小冰期的3次冷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岩心中得以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