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62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揭示冲积与湖积成因土壤镉的吸附特征,以安徽省当涂县冲积成因的江心洲和冲积、湖积成因的大陇乡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镉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冲积土壤镉的吸附量(S)、等温吸附常数(K)和固液分配系数(Kd)均较湖积土壤明显偏大,显示冲积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较湖积土壤强;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冲积土壤的最大吸附量、平衡吸附量均较湖积土壤大,吸附速率也明显偏大,尤其在吸附实验早期更为显著;等温吸附常数K和平衡吸附速率Vb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土壤pH是造成研究区土壤镉吸附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pH是影响研究区冲积土壤镉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湖积土壤镉的吸附能力受土壤pH、有机质含量、Cd含量、物理性粘粒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对于揭示Cd在水土系统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土壤Cd的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云南永平县卓潘稀土矿呈面状分布,赋存于喜马拉雅期过碱性杂岩体风化壳中,该区富稀土、富磷、富稀有金属元素的过碱性杂岩体,为稀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加之温暖的古气候环境、持久的风化作用,相对较缓的地形地貌、以及岩体风化壳的完整保留等因素是稀土矿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对取自浙江近岸浅海海域的5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放射性活度、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含量测试,探讨了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化学元素的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浅海沉积速率为1.19~0.91cm/a,存在自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规律,并受当地入海河流的影响;元素的含量在垂向上由深到浅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呈高-低-高-低或低-高-低-高波动式循环变化;As、Cd、Hg、Cr、Cu、Pb和Zn等7个重点评价元素中,环境背景值普遍较高,Cr、Cu的背景值在海洋沉积物质量国家-类标准的最高限值附近。  相似文献   
994.
淋巴囊肿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主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分析.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反应体系的最佳引物浓度为0.5 μmol/L,方法的检测限为30个病毒拷贝,扩增产物的Tm值为74.5 ℃.该方法对淋巴囊肿病毒有特异性,不能扩增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虎纹蛙病毒(TFV)、蛙虹彩病毒(BIV)、新加坡石斑虹彩病毒(SGIV)、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及真鲷虹彩病毒(RSIV).对12份发病牙鲆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感染淋巴囊肿病毒;20份无临床症状的牙鲆经检测不含淋巴囊肿病毒.建立的LCDV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具有成本低、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淋巴囊肿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5.
接种生物胺降解菌对鱼露生物胺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两株生物胺降解菌Millerozyma farinose A3和Enterococcus faecium R7(简称降胺菌)接种到发酵鱼露中,探究接种M.farinose A3、E.faecium R7及两者复合菌对发酵鱼露生物胺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降胺菌组鱼露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接种复合降胺菌鱼露生物胺含量最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种降胺菌能降低发酵过程中鱼露的pH,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同时抑制肠杆菌的生长(P<0.05);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抑制呈鱼腥味的三甲胺和庚醛的生成;促进乙酸乙酯等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的生成,促进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生成。本研究中M.farinose A3和E.faecium R7能降低鱼露生物胺含量,提高食用安全性,同时还能提升鱼露的风味和营养,其有望成为鱼露的新型发酵剂。  相似文献   
996.
新疆东天山黄山东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及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部分属钙碱性系列。大部分岩石相对富集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遭受了5%~8%的中-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根部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过程中生成了黄山东岩体。富铁硅酸盐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硫化物富集并分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成矿过程应该是岩浆自身演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隐伏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年龄为128~129Ma,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彭山隐伏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2=75.42%~76.46%)、富碱(Na2O+K2O=7.93%~8.35%,K2O/Na2O=1.32~1.61)的特征,极度贫Mg(普遍MgO=0~0.07%),贫Ca(CaO=0.37%~0.69%),弱过铝质(A/CNK=1.04~1.11),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Hf、Nb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Ba、Eu、P、Ti。稀土总量偏低(∑REE=41.18×10-6~85.06×10-6),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5~0.11)。104×Ga/Al比值变化于2.75~4.04,平均值为3.19。这些特征均不同于典型的A型和S型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可能是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该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偏高,主要集中在-0.6~-4.5,显示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属壳幔混源花岗岩,推测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华南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热释光(TL)测年的方法对南宁盆地城区埋藏阶地及南宁盆地外围地区三级阶地进行了年代学对比,发现两者形成年代相近,从而确定城区埋藏阶地为三级阶地。同时对城区工程钻孔中出现阶地物质的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通过Sufer软件做出城区三级阶地厚度等值线图和顶面高程等值线图,找出城区三级阶地沉降特点,结合心圩韦村断裂峙村至老口段及屯里断裂中更新世活动特点,认为南宁盆地三级阶地的沉降,与心圩韦村断裂的峙村至老口段中更新世持续而剧烈活动有关,其沉降中心持续沿往东南方向迁移,但东南面边界为屯里断裂控制,从而使城区沉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对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石拐子侏罗纪陆相含煤沉积断陷盆地的侏罗系召沟组植物化石进行系统分类、鉴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召沟组植物群共有18属31种,分别属于真蕨纲、苏铁纲、银杏纲、茨康纲、松柏纲(Filicopsida,Cycadopsida,Ginkgopsida,Czekanoskiopsida,Coniferopsida)。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银杏纲和茨康纲化石表皮细胞的种类、形态及构造特点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研究认为,召沟组植物群是一个属于中国北方区以Coniopteris-Phoenicopsis为代表的晚期组合(即中侏罗世组合)。该植物群的发现揭示石拐子盆地中侏罗世为温暖潮湿气候环境下的湖泊沼泽沉积环境,这种沉积环境有利于该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这项工作对于区域盆地演化和其中能源矿产的成因研究及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盐酸提取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样品,开展了不同浓度盐酸(1,0.1,0.001,0.000 01 mol/L)和振荡时间(2,24,48,96 h)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提取实验,分析了盐酸浓度和振荡时间等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提取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释放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壤Cr、Cu、Ni、Zn和Pb采用1 mol/L盐酸振荡48 h时萃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Pb的萃取率最高,土壤As采用1 mol/L盐酸振荡2 h时萃取率最高,碱性土壤Cd采用0.1 mol/L盐酸振荡2 h时萃取率最高。在此基础上,根据1 mol/L盐酸振荡2 h的提取结果,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类型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r全量越高,Cr萃取率越高;土壤干密度越大,Pb萃取率越高;土壤pH值越低,土壤Ni萃取率越高,而土壤Pb正好相反;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萃取率无统计上的显著影响;Cu、As、Pb在碱性土壤(黄河流域)萃取率相对较高,而Cr、Ni、Zn在酸性土壤(淮河流域)萃取率相对较高;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表现为砂姜黑土Cr,水稻土Cu、Ni、Zn,潮土As、Pb的萃取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