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塔里木盆地一级演化周期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和中央隆起30余口井所作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震旦纪、寒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侏罗纪和白垩纪—现今四个一级周期沉积波动的演化历程。它们持续的时间分别为230,203,2214,1456Ma,其中白垩纪至今盆地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的3/4。每一个演化周期对应于一个大的盆地演化阶段,并对应于一个大的成藏旋回。  相似文献   
92.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带古新统一始新统发育盐岩层系,将库车前陆褶皱带构造变形和圈闭样式分为三层,即盐上构造、盐层(盐间)构造和盐下构造。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上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盐焊接构造和外来盐席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叠瓦冲断带和双重构造等。库车前陆褶皱带盐构造的形成可能受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多重控制。笔者等讨论了盐相关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和模式,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带盐岩层变形与丰富的圈闭构造形成密切相关,烃源岩主要位于盐下,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构成石油和天然气藏最优越的遮挡条件,断裂对盐下、盐间和盐上油气成藏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盐下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93.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中新生代地层中发育一套下第三系盐岩层, 对该区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对盐相关构造研究表明, 库车前陆褶皱带发育盐上、盐间和盐下三套不同的构造样式. 盐上构造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推覆构造、三角带构造和盐成凹陷. 盐间构造样式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和盐焊接构造等. 盐下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叠瓦冲断带、双重构造、背冲断块或断褶构造. 研究表明,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上、盐间和盐下构造样式形态迥异, 但它们是在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 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 其动力学机制与重力作用、挤压作用和盐岩层塑性流动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95.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 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 自东向西依次为盐焊接带、盐滚带、盐枕带、盐底辟带。盐层控制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变形,以盐层为界,上构造层 主要发育正断层,下构造层主要发育逆断层。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重力变形和差异 负载变形两个阶段,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有紧密联系。乌拉尔造山运动引起滨里海盆地东缘地层发生倾向反转,进而控制 了盐层沉积及随后的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96.
川西龙门山冲断带构造油气藏类型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川西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类型众多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逆冲断层带和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构造以及双重构造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变形样式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不同类型构造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并与龙门山冲断带的主干断裂密切相关,如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型油气藏;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三角带构造型油气藏以及一些断滑褶皱型油气藏,等等。在纵向上具有分层性,区域性滑脱层之上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主要有背冲断块型油气藏、逆冲断裂带内的构造油气藏等,滑脱层之下发育双重构造型油气藏、断层相关及与背斜有关的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97.
龙门山冲断带多层次滑脱带与滑脱构造变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层次的滑脱层,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ⅰ)深层次滑脱带,包括壳幔滑脱带、壳内滑脱带和前震旦系基底滑脱带,所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壳幔拆离滑脱变形、基底韧性剪切变形等;(ⅱ)中层次滑脱带,包括寒武-奥陶系滑脱带、志留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等厚褶皱、尖棱褶皱、构造虚脱及其构造组合等;(ⅲ)浅层次滑脱带,包括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滑脱带、侏罗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样式、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和双重构造等.多套滑脱层不仅使褶皱-冲断带自深层往浅层发育了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同时还使得局部构造发生了明显的构造作用的叠加,研究表明,多套滑脱层在龙门山冲断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麻江古油藏的露头和流体包裹体记录了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两幕流体事件,第一幕主要发生在红花园组的主力储层中,代表了油气充注时期的流体活动;第二幕主要发生在导致油藏破坏的断层系统中,代表了油藏破坏阶段的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矿物晶体形态完整记录了幕式流体活动的过程:早期流体温度高,盐度低,温度变化快(可能代表突破初期的沸腾作用),相应形成细晶方解石;而流体突破之后由于与上覆储层中流体的混溶,温度会略有降低,并逐渐恒定,随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进行,流体盐度升高,矿物生长速度恒定,相应形成粗晶方解石.由于幕式活动的流体在后期会进入温度相对恒定的状态,此时流体温度与储层温度相差最小,结合储层埋藏史可以确定流体活动的时间,从而为准确确定幕式流体活动的年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利用每幕流体活动的粗晶方解石均一温度测定了麻江古油藏的主要成藏时间和破坏时间,认为主要的成藏时间是印支期,而主要的破坏时间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与前人认为本区古油藏成藏期与破坏期均在加里东期的基本认识存在巨大差异.文章从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史和构造活动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
库车坳陷盐构造与相关成藏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均揭示库车坳陷发育大量盐构造,并影响了油气成藏过程。盐构造类型主要包括: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滑脱褶皱、三角带、逆冲推覆构造、突起构造及其混生构造样式等。构造挤压和差异负荷作用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形成的主要动力,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构造发育过程主要经历了楔状地层、滑脱背斜和构造强烈活动期等3个阶段。受盐构造影响,库车坳陷存在多种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油气主要聚集在盐下圈闭中。   相似文献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