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震勘探中的炸药震源药量理论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炸药由于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及高能量的特点而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震源,就炸药本身来说,在地震勘探中药量、井深等参数的选取对激发能量和激发频率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炸药爆炸理论,从炸药作功角度来加以论述,并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选取一个最佳的药量和井深激发,既能提高炸药作功能力,又能增强激发能量,从而激发强能量的高频震源子波,达到指导野外地震采集和节约经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33.
易志刚  李祥村 《地震》1997,17(2):175-183
根据地震资料,对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活动特下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震活动轮回分析,东南沿海地震区从1959年开始的第五个轮回中的地震活动时段,估计将延续到2031年前后结束,而后转入本轮回的平静时段;(2)2000年以前,研究区有可能发生1次Ms≥6.0地震,到2005到则最多发生2次;(3)东南沿海地震区下一次发生Ms≥6.0地震的地区可能在河源-邵武地震带上,尤其可  相似文献   
34.
地史转折斯的生态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鸿福  童金南 《地学前缘》1997,4(3):111-116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斯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和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一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大绝灭末期高压环境中产生的祖先类型的新生和辐射发展。  相似文献   
35.
一、引言迄今,我国学者关于东南沿海地震区实际范围的界定大同小异,为了便于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采用马宗晋等对该区范围的基本看法.所谓东南沿海地震区,系指北起福建、南至海南岛,包括广东、广西等省区及其附近海域所形成的地震活动区.它是中国东部第二个地震活动性较高的地区。1994年9月16日在本区台湾海峡发生了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36.
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各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定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和大绝灭末期高压环境中产生的祖先类型的新生和辐射发展。全面了解绝灭后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对于正确认识地史转折期,即圈层耦合结点处的地质作用型式和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Argo计划是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试验项目。该计划构想用3~4年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km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  相似文献   
38.
利用ARGO资料改进海洋资料同化和海洋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国际ARGO计划的实施每年将可提供多达 10万个剖面 (0~ 2 0 0 0m水深 )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 ,这些资料的获取无疑将会大大促进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加深对海洋过程的了解 ,揭示海 气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模式初始场 ,提高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这些资料是目前大气和海洋科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本研究将ARGO浮标资料引入了国家气候中心的NCC GODAS同化系统 ,结果分析表明 ,同化ARGO资料后所得到的海温场在三大洋中不仅在温度数值的大小 ,而且在分布形式方面都与观测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观测到的冬季和夏季海温的分布形式以及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异常特征。本研究还应用最新的ARGO海洋观测资料 ,通过建立新的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 ,改进了Zebiak Cane(1987)海洋模式 (ZC模式 ) ,克服了ZC模式几乎没有模拟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变化能力的缺陷。在ZC模式中引用新的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后 ,在赤道西太平洋不仅次表层海温的模拟得到了改善 ,对海面温度异常的模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不仅模拟出了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 ,也模拟出了与观  相似文献   
39.
对干草原羊草群落的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为 :1 羊草群落水分亏缺主要出现在雨季前 ,全年水分亏缺 5 7mm ;2 土壤含水量通常在 6、7月份较差 ,植物易受到干旱胁迫 ;3 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前期高后期低。在水分充足时 ,水分利用效率受植物生长节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0.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 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 级中强地震前1~2 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