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1951~2006年天水、岷县、临夏和兰州4站秋季(9~10月)降水量资料,NINO综合区(NINO 1+2+3+4区)海温距平指数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甘肃河东秋雨的气候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前期热带海温的关系.发现甘肃河东秋雨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甘肃河东秋雨关系密切;前期6、7、8月份热带海温距平分布和热带关键区海温异常变化对甘肃河东秋雨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凌晓春 《测绘通报》2020,(10):43-47
针对渐进三角网滤波算法(PTD)进行拓普康LiDAR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易将地物点误判为地面点的缺陷,本文提出两种改进方法。一种是采用局部坡度拟合法对PDT算法进行改进,将点云数据按高程值与拟合坡面法求解的拟合高程值的差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将为地面点可能性更大的点优先判定,从而获取更加精确的TIN;另一种是引入薄板样条曲线(TPS)插值法,对PTD算法进行改进,将PTD中候选点判断参数改为TPS法中的弯曲能量增长值,从而减少误判。结果表明,使用以上两种改进算法,综合考虑第1类误差和第2类误差影响,在大部分地形特征下比传统PTD算法表现更优,对低矮植被、桥、斜坡等特殊地物的滤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3.
地史时期海洋环境曾经历过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与生物种群演化、烃源岩的保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古氧化还原条件分析是古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氧化还原单个指标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氧化还原研究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它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黄铁矿体系指标,探讨了各项指标的优势性与局限性,为进一步开展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研究提供借鉴。尽管各项指标在特定地质背景下均存在自身优势,但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氧化还原条件却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是相悖的,因此准确地识别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需要各个指标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4.
隧道绿色施工不仅需要预报工作面前方突水突泥等低阻异常,更需要查明灾害体的地质构造,为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保障。传统的瞬变电磁解释方法仅能够提供单一电阻率信息不能满足隧道地质灾害治理要求。因此,将虚拟波场成像技术引入到瞬变电磁隧道探测技术中,期望实现灾害体电性与结构综合解释。首先,根据波场变换原理将瞬变电磁数据转换到虚拟波场;然后,利用电阻率成像算法计算工作面前方电阻率建立虚拟波场速度模型,利用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进行波场延拓实现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偏移成像;最后,综合电阻率与偏移成像结果对工作面前方地质体进行解释,判断地质灾害体的电性与构造特征。分别采用充水溶洞、充水断层两类常见灾害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充水断层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以识别工作面前方低阻异常,但是异常分布范围略有增加,且不易判断倾斜角度;而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地识别异常的边界位置且对应准确,更易容判断异常倾斜方向。充水溶洞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识别溶洞的低阻异常与位置,但是异常形态与实际模型略有偏差;偏移成像结果圈定了模型的前后边界且与模型吻合较好。实测数据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圈定了低阻异常位置与裂隙形态,预测结果与已知出水孔情况相符。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虚拟波场克希霍夫偏移成像结果既包含地质灾害体的电阻率分布,又能识别灾害体电性分界面,为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5.
大量试验表明饱和土样经历脱湿过程进入吸湿阶段后,在高饱和度区域,残余气体会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样孔隙中,此时土样呈现较大的压缩性,当吸湿过程结束基质吸力再为0 kPa时,土样并不会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韦昌富等(2008)提出的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没有考虑残余含气量的影响,认为土样在吸湿过程后仍能达到完全饱和状态,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为了更精确地模拟真实情况,基于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的毛细滞回内变量理论和忽视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水力耦合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修正本构模型。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修正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任意干湿路径下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6.
目前有关阻力及空间状态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基本上针对单个水下拖体,而对多缆地震船各类拖体的综合受力和姿态则较少受到关注。为方便施工团队在海上快速预测拖体的状态,在国内外学者对水下拖体的流体阻力研究基础上,分析多缆地震船水下拖体的结构和流体阻力特征,提出简化的阻力计算及横向姿态预测方法。文章以常用的多缆地震船拖体配置为例,得到的估算结果与实际的作业状态较为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7.
广西阳朔遇龙河峰林地质公园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共分2类,含2个亚类、9种、18个亚种,且主要分布在葡萄峰林景区、世外桃源景区、遇龙河峰丛景区中。文章介绍了该公园的景观类型等基本情况,并对其资源及开发前景作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认为达到特级(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 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计算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 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 研究发现: ①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征, 即空间上多个地区可以同时出现地磁极化异常; 地磁极化异常一般被认为是震前震源区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导致的电磁辐射, 这意味着震前可能会有多个地区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这一现象似乎表明有一个“力源”在主导多区域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②地磁极化异常的后续地震具有成组特征, 即一个地区出现极化异常后可能发生多次地震。 该现象对日常会商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即此类异常发生预期地震后可能还会有类似地震的发生。 ③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地磁极化异常一般在震前2—3个月出现, 但本研究发现极化异常出现后10个月在异常区域仍然会发生地震, 这表明电磁辐射异常可能不仅仅是短临异常, 还可能具有中期指示意义, 即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发生时间可能在震前近1年左右便已开始。 这一发现对目前许多类似地震电磁异常研究仅仅分析异常后3个月左右内地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9.
介绍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概况、日常数据质量监控的流程与方法,总结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2017—2019年日常质量监控效果,以及在数据预处理、观测日志填写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典型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为监测人员的数据预处理和观测日志记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保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各种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气象资料保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