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考虑对变化的认知关系到时空模型驾驭变化信息的能力,而对于时空对象的变化采用定性的判断方法比较主观,不利于对时空变化信息的有效管理,该文提出了利用相似性理论对不同时期对象的变化程度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对象间的相似度,判断对象属"量变"还是"质变".该方法能够通过对地理实体变化程度的判断选择为对象建立一个新版本还是生成一个新对象,并能判断地理实体的变化类型,为时空信息的存储和时空变化过程的跟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选取东营凹陷6个砂岩样品进行了增压减压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降低而升高,但不会恢复到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水平。低渗透储层比中高渗透储层具有更好的应力敏感性,但是降压后其渗透率恢复能力却不如中高渗透储层。砂岩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孔隙体积回弹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并且压缩系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度的降低而降低,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呈二次多项式,该公式对东营凹陷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露热泉型铯矿床位于西藏那曲县谷露地区,达中型规模。在前期野外地质特征与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矿石的构造类型有粗大孔隙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裂叶片状构造,细小孔隙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与鲕状构造。结构类型有粒状结构、胶状结构、生物结构、溶蚀结构、长方体状结构、被膜状结构、球状结构、管状结构等。生物结构在硅华形成的各阶段均普遍存在。硅华的主要矿物为蛋白石,但不同的形成阶段蛋白石的种类不同,第2、第3阶段均为CT蛋白石与石英,而在第4与第5阶段仅出现A-蛋白石, 没有CT蛋白石。蛋白石矿物中的SiO2最高达97.48%,∑(CaO+Na2O + MgO)最高达到3.2%,Cs2O最高可达3.57%。随着由早到晚的变化,SiO2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铯含量则呈升高的趋势。其中第2~4阶段的铯平均含量已经低于铯的工业标准(500×10-6) 。谷露硅华不同阶段的样品在Fe-Mn-Al图解中的位置不同,39件样品中有30件位于生物沉积物区,有9件位于热水沉积物区,硅华的稀土元素含量均比北美页岩的低,Cr、Zr的含量与Th、U的含量均相对一般的热水沉积物低。由早期到晚期,δ30Si呈由高到低、δ18OSMOW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谷露硅华δ13CPDB与87Sr/86Sr均体现出生物作用的特点,是在深源(至少是下地壳)地质作用下以生物作用为主、热水作用为辅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4.
本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鲁山下汤地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岩石呈包体形式存在于中元古代花岗岩中。片麻状花岗岩具深熔特征,岩浆锆石年龄为2.30Ga;岩石高SiO2和K2O,低ΣFeO、MgO和CaO,具稀土总量较高(ΣREE=165.8×10-6)、轻重稀土分离较强[(La/Yb)n=37.8]及弱负铕异常(Eu/Eu*=0.76)的稀土模式;εNd(t)(t=2.30Ga)=-0.75;tDM(Nd)=2.66G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质原岩为辉长闪长岩,捕获锆石年龄为2.25Ga;岩石低SiO2和MgO,高Al2O3和P2O5,具稀土总量高(ΣREE=373.4×10-6)、轻重稀土分离不强[(La/Yb)n=9.4]及较强负铕异常(Eu/Eu*=0.44)的稀土模式;εNd(t)(t=2.25Ga)=-1.21;tDM(Nd)=2.75Ga。片麻状花岗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都记录了1.94Ga变质锆石年龄。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锆石组成域的εHf(t)(t=2.30Ga)=-6.71~0.38,tDM1(Hf)=2627~2910Ma,tDM2(CC)(Hf)=2823~3255M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捕获锆石组成域的εHf(t)(t=2.25Ga)=-19.58~-1.73,tDM1(Hf)=2664~3360Ma,tDM2(CC)(Hf)=2968~4011Ma。结合前人资料,得出如下结论:华北克拉通南缘豫陕晋结合部地区存在一规模较大的约2.3Ga地质体分布区;华北克拉通南缘很可能存在规模巨大的>2.7Ga基底;中部造山带与孔兹岩带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5.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6.
从非线性混沌理论的角度对储层测井信号进行分析以及特征提取,避开以往测井信号分类特征基于线性理论的传统做法。目的是寻求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油层、水层和干层)与其测井信号的混沌特征之间联系,希望为不同流体储集层提供一种新颖的测井解释方法。首先分析测井信号的混沌机理,之后对测井信号分别进行预处理和非平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混沌特征的提取,如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和近似熵的提取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体储集层的混沌特征参量数值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测井信号提取混沌特征参量值之后,可根据参量值所处区间范围对储集层的不同流体性质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7.
由于地震数据种类繁多且数量不断增大,使得地震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对已有的地震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的过程方法.并将此方法初步应用于现有的1/400万活动断层GIS数据库中,针对该库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断层数据模型的优化,结合具体的实例,应用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8.
首都圈地区卫星热红外亮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和2003-2006年共5年的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热红外影像特征和红外亮温年变特征进行了跟踪观测、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特别是线性断裂构造在热红外影像上有清晰的显示,通过不同时期红外影像的对比研究可以很好地揭示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及规模形态,为活动构造研...  相似文献   
11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及方法都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从城市旅游竞争业绩、城市旅游竞争潜力和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相关的数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并提出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  相似文献   
120.
对测井信号的特征提取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利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游程检验法,分析松辽盆地某井储集层测井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混沌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最大Lyapunov指数提取。结果表明: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非平稳特性;最大的Lyapunov指数大于零,表明了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混沌特征。为此,储集层测井信息的提取可采用非线性混沌理论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测井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