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Visual-MODFLOW软件中SEAWAT模块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青岛大沽河地下水库南端残留咸水运移情况进行模拟。采用2001-2002年的降雨、蒸发、开采等资料,识别和验证模型,并在现有的开采条件下模拟研究区地下咸水未来10年的运移情况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研究区内地下咸水总面积略有减小,靠近大沽河一侧咸水浓度降低,而魏家屯附近咸水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近来利用微生物原位修复受石油污染的含水层已被广泛关注,然而地下水中含有许多离子成分,这些无机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淄博齐鲁石化污染地下水中常见的7种无机离子(NO3-、PO4 3-、SO4 2-、Cl-、Ca2+、Mg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生物降解苯的影响规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探究了苯降解菌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7种离子都存在一个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离子浓度,低于或超过该浓度苯的去除率明显降低,其中NO3-、SO42-、Fe3+最适宜浓度为0. 4mmol/L,PO4 3-、Cl-、Ca2+、Mg2+最适宜浓度分别为0. 2mmol/L、0. 1mol/L、2. 5mmol/L、2mmol/L;从微生物含量及其变化幅度来看,地下水环境中的NO3-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及苯的去除影响最显著,其他离子的影响则较小,但微生物对Cl-的耐受浓度较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驯化出的苯降解菌主要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sp)、脱硫芽胞弯曲菌属(Desulfosporosin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中的菌株。研究结果可为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闵世平  林国庆 《测绘通报》2021,(8):144-149,153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存储困难、信息不共享、展示不直观、数据价值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利用BIM及空间大数据技术,研究探讨了隧道施工项目海量异构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共享、三维查询、智能分析决策等技术,实现了隧道施工项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铁路隧道BIM三维模型动态建立的技术方案,设计了隧道施工管理空间大数据的云平台框架,研发了一套铁路隧道施工空间大数据管理应用云平台;通过对平台的成功开发与应用,验证了框架体系的可行性,提高了隧道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机载LiDAR数据虽然能够快速地获取建筑的顶面信息,但是不能够有效地获取建筑物的侧面信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有效地获取建筑物的立面信息,但获取建筑的顶面信息较困难。针对机载和地面LiDAR数据在精细建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机载地面LiDAR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精细的建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能够实现建筑物的精细建模。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模型研究--以大沽河地下水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地下水库在丰水季节获得足够补给,利用Visual Modflow 软件,在分析地下水库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概化出该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准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对地下水库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模拟出的地下水流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校正好的模型,分析了橡胶坝渗漏补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针对橡胶坝的补给,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坝内蓄水因工业开采而激发的渗漏补给量.结果显示,橡胶坝的渗漏补给量在枯水期(2~5月份)逐渐增大,而在平水期(9~12月份)逐渐减小;激发补给量与激发开采量的比值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激增补给量的迅速增大,激发补给量与开采增加量的比值随工业开采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说明傍橡胶坝取水可使更多的地表水入渗补充地下水,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余观观测分量特性,推导出带权最小绝对值和法在粗差探测方面应用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此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d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变化曲线表明,砂对油的快速吸附显著降低了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使得海水含砂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远高于海水体系。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当含砂体系中砂的粒径不同时,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可由海水体系的31.9d缩短到22.4d和19.5d。系统中砂的存在有利于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有约20%的石油污染物被吸附到砂上,然而这种去除是物理去除。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咸淡水界面上含水介质水敏感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研制的实验装置,在大沽河下游采集砂土样品,采用有机玻璃土柱进行咸水和淡水驱替试验,并通过盐浓度的突变和渐变来研究咸水-淡水界面的水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淡水驱替咸水时,含水介质的渗透性降低64%;但是,随着含盐量逐渐降低,渗透性降低缓慢,其降低幅度为50%;盐度降低越快,其渗透性降低的的速率越大。此外,观测到渗透性随着时间明显降低,而且这种降低是不可逆的。由于流入液含盐量的迅速降低,从含水介质释放的黏土颗粒(伊利石、高岭土和绿泥石)产生运移和截获,最后导致渗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纳米铁去除水体中污染物获得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采用海洋藻类制取纳米铁的相关报道。本文首次选用一种褐藻羊栖菜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铁(HF-Fe NPs),并用于去除水中Cr(VI)。HF-Fe NPs的电镜扫描图像表明,绿色合成纳米颗粒为球状,粒径约为17~40nm;X射线能谱图显示,HF-Fe NPs中Fe、C、O含量分别为25.49%、24.79%、25.88%,说明合成的纳米铁外包裹着一层有机质;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试样进行晶态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HF-Fe NPs为无定形态。对纳米铁颗粒进行紫外可见全扫描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羊栖菜提取物中的岩藻黄素和褐藻多酚等可能参与了HF-Fe NPs的合成。以Cr(VI)为目标去除物HF-Fe NPs去除Cr(VI)的效率达到92.76%,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解算boresight轴系误差的方法是,先测量地面特征地物的坐标,然后量测特征地物在激光点云上的偏移,最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boresight。本文探讨另一种基于连接点和观测方程的自检校方法。该方法利用连接点在不同航带的坐标差异,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平差计算boresight的三个旋转分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两个子系统之间的boresight,并且经过boresight改正的激光点云的高程精度优于20cm,达到了消除boresight系统误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