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大兴安岭绰尔地区爱林源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爱林源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两个样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2 Ma和137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铁、贫镁的特点,具有中等-弱铕异常(Eu/Eu*)=0.46~1.07,∑REE为54.11×10~(-6)~191.42×10~(-6),LREE/HREE=11.38~18.0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明显[(La/Yb)_N=12.12~23.52],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元素等。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显示样品锆石ε_(Hf)(t)值均为正值(分别为3.9~7.9和2.9~8.0),并且具有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709~942 Ma,677~1 001 Ma)。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笔者认为花岗质岩浆由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兴安地块有关。  相似文献   
152.
基于WebGIS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论述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W eb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浮动车数据处理技术等进行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过程,主要基于W ebGIS面向公众服务网站建设,通过对国内外公众交通服务现状分析,针对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提出系统的技术设计和具体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53.
利用210Pb、137Cs和241Am计年法测算云南抚仙湖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137Cs计年法得到抚仙湖沉积物自1963年、1975年及1986年以来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3g/(cm2·a)、0.052g/(cm2·a)和0.039g/(cm2·a),说明了过去近五十年抚仙湖沉积速率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借助于241Am 的1963年蓄积峰可以提高137Cs计年的准确性。根据210Pb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通过质量深度和年代分析,抚仙湖的沉积速率变化幅度比较大,表明抚仙湖近129年来的沉积环境不稳定,可能与相应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选取2008-2016年德令哈地震台水温观测数据,总结长期及短期变化特征,对影响数据变化的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干扰源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干扰因素有供电故障、仪器故障、雷电影响等,该类干扰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持续时段较长,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观测环境干扰有人工湖、黑石山水库、灌溉水渠等,该类干扰数据不稳定,具有突升、突降、突跳等特点;人为干扰有前兆仪器现场检修、仪器安装、施工改造等,具有持续时间短、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5.
本文明确提出苏吉泉石墨矿的形成机制是由前石炭系地层经花岗岩浆同化—混染作用而成,其中石墨碳来自地层中的有机炭,并在花岗岩浆的封闭系统中,碳氢气体发生剧烈旋转作用,造成系统内部物质的塑性滚动,凝聚成球状构造的石墨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