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伸缩仪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云南省云龙地震台和山东省泰安地震台伸缩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地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激发的0S3~0S26基频球形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72.
丽江台水管仪频谱分析及同震震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丽江台水管仪观测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和同震震后效应初步研究。频谱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日波动和半日波动,并得到了3个主要日潮汐波01、P1、K1,3个主要半日潮汐波N2、M2、S2和三分之一波M3。该台水管仪记震能力强,同震效应形态均呈振荡型,震后均能恢复到震前日变及趋势变化,震后没有震阶和趋势变化,但可记录到大震后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  相似文献   
73.
大姚、姚安地震数字记录波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姚、姚安地震中永胜台数字地震记录波形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姚地震后一段时间里,P波初动出现“大头波”现象,而姚安地震后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头波”,并且也没有再发生Ms≥5.0级地震,从而联想到震后强余震的出现是否会与数字记录中“大头波”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74.
板块运动的形成,归因于岩石圈构造应力的状态和地球这部分物质的性质。当前开展的上地幔动力学的研究是阐明板块驱动机制的主要内容。研究地幔橄榄岩,特别是它的矿物的物理特性,对于探索大陆造山带中橄榄岩的成因及其侵位方式,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5.
正诸多的气象因子在大震之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结果已被许多研究所证明。但由于气象数据难以被获得,或所获得的气象数据不完整等原因,震前气象因子变化的研究虽有但并未深入。都江堰地处汶川东南部,距离汶川地震震中映秀26 km,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之间,在汶川地震时,都江堰遭受了巨大灾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汶川震前,都江堰是否存在气象因子的变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本研究以1980—2008年(其  相似文献   
76.
为了去除或减少我国地面气温观测资料中含有的噪声成分,提高观测资料质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站质量控制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三次指数平滑法(Cubic Exponential Smooth,CES)。利用EEMD方法将气温观测资料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本征模分量,并基于能量密度和相关性准则从中分析筛选出目标分量,以完成资料重构;利用CES方法对重构资料建立单站质量控制模型,形成了一种基于EEMD-CES的地面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算法。为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选取2008年全国9个观测站地面逐时气温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对比传统的单站质量控制法、经验模态分解法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的质量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EEMD-CES的质量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标记出数据的可疑值,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检错率和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敖都木幅1:5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的一系列矿化线索,进行1:10000的地质和土壤地球化学查证,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分析显示:区内主要元素组合为Sn-Cu-Ag-Pb-Zn、W-F、Mo-B-Hg等3类,其中Sn-Cu-Ag-Pb-Zn为区内成矿元素,元素组合以高集散为特征;圈定Sn-Cu-Ag-Pb综合异常2处,并通过1:10000地质填图划定了找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78.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近18年)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红外亮温均值时间序列低频信息,分析了汶川8.0级、芦山7.0级、九寨沟7.0级以及玛多7.4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低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次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变化具有以下共性特征:(1)大地震前,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整体辐射值处于增强阶段,地震后,辐射值转为减弱阶段.这与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应力加载升温、卸载降温过程类似;(2)在4次大地震前的辐射增强阶段,辐射值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超2倍标准差辐射增强异常,这对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7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这些共性特征有助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跟踪判断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7级以上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