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利用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一点滞后相关等方法,分析了非ENSO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特征,并以1993年为例探讨了非ENSO年波包活动特征及其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非ENSO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强降水事件多发。在1993年,波包起源于里海南侧,自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为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扰动能量积聚。通过非ENSO年和ENSO年波包活动个例的初步对比,发现非ENSO年的南支波导作用较为明显,波包主要表现为自西向东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作为ENSO年的1983年,则存在一支明显的偏北波导,使波包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路径向下游传播,最终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结果有利于深刻认识非ENSO年长江流域夏季强降水事件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2.
公众参与既有利于提高环境治理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有利于保护公众基本环境权利,满足其实际生计需要,是提高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治理综合成效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途径。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行为,是参与意愿的行动表征,同时受心理认知因素、环境规制因素和内外部条件等的综合影响。论文构建了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行为理论框架模型,并基于福建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144个农户和17个村委调查数据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意愿高但实际参与行为发生少,村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支付愿意村际差异较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公众参与行为个体差异较大。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其行为意向,还受心理认知、内外部条件及政府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外部条件往往更为关键。性别、环保认知和对政府环境管制的感知是影响农户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个人环保素质、环保设施条件和环境服务质量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公众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3.
李鑫  廖鹤  赵美玲  周文龙  曹水艳  周世宏 《测绘学报》2014,43(12):1238-1244
针对斜坡地形、台阶地形和植被地貌、分界地貌建立了4种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地表空间起伏和反射率分布对回波信号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了4种模型下Geiger探测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高程测量精度,发现:地形起伏主要影响回波信号的时间分布特性,统计条件下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回波信号空间分布特性变化主要由地貌(反射率)的变化引起,误差较小可以忽略.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测绘卫星对垂直陡变地形(如城市建筑)、斜坡地形(如山坡)、分界地貌(如水陆分界)和折射率起伏地貌(如植被地貌等)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4.
探地雷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方面,针对探地雷达B-Scan图像解译,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深度学习算法,但YOLOv7算法在该领域尚未被应用。本文首先通过FDTD正演模拟了隧道衬砌的空洞和渗漏水病害,并实地采集隧道内12条测线数据分析其病害分布情况,以此构成隧道衬砌病害数据集;然后基于YOLOv7算法,利用两类病害的不同图像特征,实现对隧道衬砌病害的自动解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YOLOv7目标检测算法,对整体病害的识别准确率、召回率分别达到97.87%、90.61%。当IoU取0.5时,对空洞病害和渗漏水病害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6.4%;最后随机选取100张图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准确率达94%。最终的试验识别结果能很好地应用在生产项目中。  相似文献   
185.
2022-01-08中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w 6.7地震,直接导致兰新高铁受损停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评估交通网的受损情况,提出一种综合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无人机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数据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技术框架。针对此次门源事件,首先,获取高分1号(GF-1)、高分7号(GF-7)、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A SAR影像,根据GF-1和GF-7光学遥感影像确定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估计东西向和南北方向二维地表形变场;其次,利用SAR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地表形变场, 同时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即距离向);然后,采用运动结构恢复技术处理无人机影像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最后,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精确确定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地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东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2.0 m,距离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 m,该破裂带总长约为36.22 km。结合门源地区公路交通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对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最大,对乡道的影响最小;交通干线G0611和G338东南段具有很高的灾害风险。所提技术框架可精密地解译地表破裂,在地震减灾中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6.
本文依据区域地质、普查勘探和开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辽源西安矿及外围区域成煤构造环境、含煤岩系与火山岩的关系的分析。确立了两期火山喷发和两期含煤沉积相。提出了辽源地区煤炭资源仍有宏观远景。创新性提出含煤岩系的二元结构观点,指出今后辽源地区继续找煤的前景和方向为盆地内久大组。  相似文献   
187.
空间信息系统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鑫  李琦 《测绘科学》2006,31(1):103-105
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空间信息社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方法不适用现代信息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在LBS社会化服务需求背景下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缺陷,探讨了移动GIS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的技术路线等,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移动GIS方法、遥感栅格影像技术、GPS定位、无线网络互联移动计算技术的移动终端设计思想,并给出其实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8.
针对传统TOPSIS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膨胀土分类的改进TOPSIS法。选取能充分反映膨胀土胀缩特性的液限、塑性指数、小于2μm胶粒含量与自由膨胀率为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样本数据的波动信息与独立信息,采用独立信息数据波动(DIDF)赋权法确定权重。然后将灰色关联分析(GRA)与TOPSIS法融合,结合指标权重计算指标分类标准与待分类样本的贴近度。通过比较样本与各类别贴近度的大小确定所属类别,同时还可对同一类别膨胀土胀缩性进行排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依据。最后,选取2个工程实例共3 2个膨胀土样本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结果与实际较吻合,准确率平均达9 0.6 3%,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89.
姚生海  盖海龙  殷翔  李鑫  刘炜 《地质通报》2024,(Z1):340-349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是2016年门源M6.4级地震之后冷龙岭地区再次发生强震活动。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距门源县城浩门镇西北50 km的冷龙岭硫磺沟地区,并在硫磺沟—大西沟一带形成规模大且连续性较好的地表破裂。地表调查显示,同震地表破裂的总长度约为23km,整体走向N40°~85°W,地表破裂主要由雁列的地震鼓包、张裂缝、剪切裂缝等形式组合而成,而且地表伴生了较多规模不等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根据地表破裂的规模、走向及破裂特点等,可将其分为3段:东段(硫磺沟段),长约10 km,走向N40°~60°W,破裂规模较小,以伴有重力作用的拉张裂缝为主;中段(道沟段),长约9 km,走向N70°W,破裂规模较大,以发育规模较大的地震鼓包和剪切裂缝为主,而且左旋位移较大;西段(大西沟段),长约4 km,走向N85°W,此段规模最小,以雁列的拉张裂缝为主。其中—东段一起组成了该破裂带的东支,而西段构成了西支,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并自东向西破裂整体呈左阶展布,在G227国道以东形成了具有拉张...  相似文献   
190.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其中北美中大陆型的以Belodina compressa(Branson et Mehl,1933)、Erismodus typus Branson et Mehl,1933和Plectodina aculeatus(Stauffer,1930)等属种为代表,北大西洋型的以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m,1957、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1913和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Sweet et Bergstrom,1962)等属种为代表。Belodina compressa系北美中大陆生物地理区重要的且常见的带化石,在本次获得的所有牙形石属种中其指示的层位最高。据此,判定研究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本次研究的笔石动物群以带化石Climacograptus bicornis(Hall,1847)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与之伴生的其它重要的属种包括Nemagraptus gracilis(Hall,1847)、Normalograptus brevis(Elles et Wood,1906)、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1904以及Archiclimacograptus meridionalis(Ruedemann,1947)等,共计14属20种。显然,该动物群对应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和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同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全球广布性的重要的化石带。这表明两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高度吻合、统一,研究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对比官庄剖面(标准剖面)平凉组的顶段。不同生物地理区牙形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反映了研究区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令水体加深、水温下降的古构造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