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362.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总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天,前15天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整个生消过程中水体吸收光谱变化明显,未见440nm 波段浮游藻类蓝光吸收峰,但675nm 波段红光吸收峰突出,消亡期总吸收系数的日变化明显大于生长期,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一致;总吸收系数的波段关系良好,但不同生长时期相同波段的拟合曲线存在显著差别,消亡期的拟合曲线普遍高于生长期,且整体看来随波长增加,两曲线逐渐接近,到667、678nm 波段时几乎重合;特征波段(440、675nm)的总吸收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存在较好的乘幂函数关系,拟合曲线与藻种的生长阶段有关,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363.
为研究东部型和中部型两类厄尔尼诺(El Ni?o)事件与中国近海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变化间的联系,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连续80年(1940—2019年)的SST再分析数据,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做了初步分析,发现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近80年SST变化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并且两类El Ni?o事件对中国近海SST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型El Ni?o事件发展过程中,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SST在发展年主要为负异常,衰退期为正异常;中部型ElNi?o事件发展过程中, SST变化区域差异大,发展年日本附近海域为正异常, 28°N以南为弱的负异常。两类El Ni?o事件引发西太平洋风场反气旋涡的时间、位置与强度等的不同,是造成中国近海风场与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4.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 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降水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密切相关,也与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有关.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总量、降水频数呈南-北走向,最大值出现在乌鞘岭,最小值出现在民勤;极端降水强度也呈南-北走向,但最强中心在古浪,最小在民勤.近45 a来极端降水总量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总量增加最大的是乌鞘岭,武威最小;强度增加最明显的是武威,最不明显的是古浪;年极端降水频数在古浪和民勤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降水频数增加最明显的也是乌鞘岭,降水频数减少最明显的是民勤.全球大幅度变暖水循环加快使得河西走廊东部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年极端降水总量、年极端降水强度、年极端降水频数都是90年代增加最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在6~7 a和9~10 a周期上反映明显,在60年代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365.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α)结构有右偏现象.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66.
21世纪初中国石油需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张抗  王骏 《中国地质》2000,(8):38-40,30
一、石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多且复杂,除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几种常见因素外,还有石油价格、国家能源消费政策和国家政策等因素.1.经济增长: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消费总体上逐年上升,特别是1991年~1997年期间,石油消费  相似文献   
367.
渤海海洋污染与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是一个为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三省一市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渤海以其有限的海洋环境资源,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09,6,主要海洋产业产值1997年为1007亿元,然而其本身的环境却遭到了损害。在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昼夜向渤海排放污水,  相似文献   
368.
根据联通图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的原理,构建了一种震后灾民转移安置模型。模型采用Floyd算法计算了灾民点到安置点最短路径,采用约束条件下的线性规划计算了最优安置人数,使得震后灾民转移路径最短,用时最少,安置人数分配最优。以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为例,在城区遭遇Ⅷ度破坏的情况下,对灾民转移安置路径和人数分配进行演算,得到了优化的灾民转移安置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9.
本研究通过OW(Okubo Weiss)参数和闭合等值线相结合的方法自动识别西北太平洋(0°—45°N,120°—180°E)中尺度涡并跟踪后续中尺度涡,分析了不同寿命中尺度涡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数量特征以及动力学参数等。研究发现,不同寿命中尺度涡的数量高峰时间在不同程度上晚于气象上最冷月份约1~3个月。与其他寿命中尺度涡不同,中等寿命中尺度涡的气旋涡(33.9 cm/s)比中等寿命中尺度涡的反气旋涡(16.9 cm/s)旋转得更快,季节变化最为显著。冬季更适于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发生与发展,并且在寿命上,更易发展为中等寿命涡旋。不同寿命中尺度涡的月数量变化都存在3个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第一主周期、第二主周期、第三主周期),根据不同主周期的时间尺度长短,它们的影响因子分别可能是太阳辐射、ENSO现象、季节变化。从地理分布看,不同寿命中尺度涡高频区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从涡旋平均振幅地理分布看,中等寿命中尺度涡在高频区拥有最大的涡旋平均振幅(15~25 cm),短寿命中尺度涡次之(15~20 cm),长寿命中尺度涡的平均振幅最小(10~16 cm)。从涡旋半径地理分布看,长寿命中尺度涡仅在副热带逆流区有较大的平均半径(20~30 km),中等、短寿命中尺度涡在研究区域北部均有着较大的平均半径(30~45 km)。从动力学参数看,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动力学参数在寿命中期并非是最高值,约在寿命的前三分之一达到第一个高值,然后小幅下降,保持稳定,直到寿命的后三分之一小幅上升,达到第二个高值,然后迅速下降直至数值为零。  相似文献   
370.
目前,超疏水涂层存在着制备成本高、工艺复杂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阻碍了其工程化应用进程。文章以 CaCO3晶须及其纳米粒子为填料,水性苯丙乳液为粘结剂,以及硬脂酸锌为疏水改性剂制备超疏水涂层。首先采用油酸对 CaCO3晶须及其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基于极端顶点设计将改性后的 CaCO3晶须、改性后的纳米 CaCO3、苯丙乳液和硬脂酸锌为混合分量进行混料实验,以涂层接触角为响应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混合分量对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形貌的 CaCO3粉体复合苯丙乳液可制备出超疏水涂层,在纳米 CaCO3与硬脂酸锌混合分量较高, CaCO3晶须混合分量较低以及苯丙乳液适中的区域,接触角可达 153.5°。通过表面形貌分析,涂层的黏附性与其表面的孔洞有关,而较高的纳米 CaCO3混合分量可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促进其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