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扎河坝石炭系火山岩出露于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岩带北侧的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地层内,主要为玄武岩及玄武安山岩,Mg~#介于64~73,中等的TiO_2(<0.85%)和Al_2O_3(13.75%~16.88%)含量,相对低的CaO(4.51%~7.28%)和FeO~T(5.82%~7.71%)含量,显示初始岩浆特征。样品富Na(Na_2O/K_2O>1),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K_2O+Na_2O)=4.4%~7.1%)。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含量(0.8×10~(-6)~2.6×10~(-6))和明显的Nb-Ta负异常,显示典型的消减带岩浆特征。样品显示微弱的轻稀土富集(La/Yb)_N=1.0~2.1,无明显的重稀土分馏(Gd/Yb)_N=1.1~1.3,无明显的铕异常(δEu=0.94~1.08)及铈异常(δCe=1.00~1.06)。此外,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0.705282~0.705420)和ε_(Nd)(t)值(+6.59~+7.58)。上述特征与样品低的Th及Pb含量(Th<0.55×10~(-6),Pb<3.52×10~(-6))和较高的Ce/Pb比值(4~79)可以排除陆壳混染,说明其形成于消减带环境。样品较高的Ce/Th(18~32),Ce/Pb,Ba/Rb(21~76)和Ba/Th(>179)比值,ε_(Nd)(t)值接近亏损地幔,并缺乏明显的负铈异常,说明源区没有明显的消减沉积物加入。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说明其形成于热液交代的洋壳俯冲脱水使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样品相对贫Pb的特征,可能与源于高温角闪岩相俯冲板片特殊的贫Pb流体有关。这套火山岩说明东准噶尔晚石炭世仍存在洋内的消减俯冲环境,准噶尔大洋的闭合应当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142.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基性杂岩的形成背景及其动力学含义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出露-套基性杂岩,它们呈透镜状存在于晚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中。阿拉尕克基性杂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62.7±1.1Ma。基性杂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阿勒泰阿拉尕克、塔尔浪乡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基本上没有发生分异,富蕴县乌恰沟基性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中一弱的分异;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富集Th、Rb。通过地球化学图件判别,认为该基性杂岩形成于海山的构造环境。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岩锆石SHRIMP的年代集中在400~410Ma左右,而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为240Ma左右,作者认为基性杂岩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晚二叠世时期的一次构造事件的年龄,基性杂岩寄生于花岗岩中是通过构造混杂作用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成过程的两个阶段,即:晚古生代早期的俯冲阶段,为花岗岩与含海山玄武岩的增生楔形成阶段,晚二叠世的强烈碰撞阶段,导致花岗岩和增生楔物质的变形和构造混杂。  相似文献   
143.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相似文献   
144.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麻粒岩出露在富蕴县乌恰沟一带。通过四个麻粒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本文获得四个谐和年龄,分别是268.0±5.5Ma、271.0±5.4Ma、271.0±6.0Ma、279.0±5.6Ma;同时也发现部分锆石从核部到边部存在着年龄差异,边部亮边的年龄与核部的年龄大约相差20Ma,认为这一亮边的年龄应该是代表麻粒岩变质年龄。依据锆石的发育特征,提出了该麻粒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在268~279Ma,属于早二叠世中-晚期;而变质年龄要稍晚,约在255Ma,属于晚二叠世。结合该基性麻粒岩的演化过程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在早二叠世中-晚期还存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导致了麻粒岩的原岩——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在晚二叠世时期,阿尔泰造山带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事件引起了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发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富蕴乌恰沟基性麻粒岩。  相似文献   
145.
通安-小关河元古代碰撞缝合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四川南部地区发现了从通安延伸到小关河的蛇绿混杂带,它可能代表了元古代的一条碰撞缝合带。这条东西延伸的缝合带的证据是:1.残留洋壳经消减、冲断形成的蛇绿混杂带;2.该带两侧的地层有明显的差异;3.强烈变形的冲断褶皱带;4.变质程度在两侧有明显的不同;5.有类似于阿巴拉契亚山带的夹心糕式模式,依次为南部的被动边缘的俯冲表壳岩系、中间的蛇绿混杂带和北部的上冲基底。上述证据说明通安-小关河蛇绿混杂带代表了两个陆壳地质体的碰撞缝合带,碰撞事件的年龄大约为距今1000Ma。  相似文献   
146.
陆-陆碰撞造山带动力学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利用自行研制的GJ 1 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施的陆 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陆 陆碰撞是岩石圈或地壳缩短和增厚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以及其它附加力的联合作用下,模型长度和厚度分别缩短45 % 和增厚85 % 是可能的。推覆造山作用有可能将下地壳的岩石物质和构造推覆到上地壳或地表,形成在地表可观察到的韧性剪切带构造。推覆体中的逆冲断层系往往沿最为发育的一组剪切面形成和演化,被叠置或双重地层的形成使地壳厚度明显增加。实验结果展示出推覆造山带、俯冲带和混杂岩带三个主要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构造动力学和几何学关系。认为:陆 陆碰撞造山带是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以及其它附加力联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大洋闭合和二个大陆之间的对接与碰撞导致了造山作用的发生,混杂岩带的形成和演化与洋壳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扎河坝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具有较高的K2O含量(1.66%~4.63%)和K2O/Na2O值(0.36~1.65),并富Sr(665×10-6~906×10-6)、Ba(680×10-6~1596×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La/YbPM>8),显示出钾玄质岩石的特征。同时,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TiO2(~1.7%),P2O5(~0.8%)和高场强元素含量,类似于高铌玄武岩。尽管具有较高的Nb含量(Nb=21×10-6~23×10-6),这些岩石仍呈现出明显的Nb~Ta亏损,显示了典型的岛弧特征。高的Nb/Yb(~5.9),Nb/Ta(19~21),Zr/Hf(46~51)值以及较高的钾含量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一个经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源区。单纯的消减板块脱水难以造成高场强元素的富集,这些岩石较高的Ce/Th(47~50),Ce/Pb(13~19)和Ba/Th(341~777)值并缺乏明显的负铈异常等特征排除了消减沉积物熔体的加入。导致地幔富集的变质组份可能为来自消减板块的低程度熔体。扎河坝钾质玄武岩与稍早前报道的埃达克与富铌玄武岩一起,反映早泥盆世曾经出现过洋壳的消减事件。准噶尔盆地中存在的特征岛弧岩浆表明热消减机制曾经广泛地出现在准噶尔板块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而岛弧地体在准噶尔盆地基底的组成中可能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8.
川西盐边群的优地槽岩石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继亮 《地球学报》1984,6(1):21-37
<正> 古优地槽岩石组合往往难以得到完整保存的记录。蛇绿岩的上冲作用使得蛇绿岩的岩石层序受到破坏;消减作用又常使消减带的复理石岩系变形,成为关系复杂、断裂交错的冲断席;最后的弧带造山作用或碰撞造山作用(Coleman,1975;Dickinson,1977)又进一步使这些岩石褶曲、断裂,于是,原来的层序和面貌便难以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