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陈蕾娜  钱燕珍  李瑾 《浙江气象》2007,28(1):31-33,46
通过一档有地方特色《旅游气象》节目的策划、构想和制作,感到《旅游气象》这档节目可以围绕着不同的主题,把点串成线,形成面,结合旅游和气象服务来展开。做这样的旅游气象节目,要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和气象知识,要有一定的对旅游项目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42.
地温场是采矿活动的重要地质条件之一。基于332井次钻孔测温数据、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构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探讨了寺家庄井田地温负异常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寺家庄井田现代地温场受地层及热导率、地下水和开放型构造等三大地质因素控制。地层砂岩所占比例较高,其导热性强、热传导快,不易造成局部聚热,是井田地温值整体偏低的主要控制因素,区域地下水的强径流状态是现代地温整体偏低的宏观控制因素;地下水径流状态对围岩温度起到"制冷"和诱发构造通道散失双重控制作用,是研究区地温负异常和地温场分异的重要控制因素,开放型张性较大正断层、陷落柱不但为地温的散失提供了有利通道,亦为邻近含水层间地下水循环、径流对围岩温度的"制冷"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井田地温负异常和地温场分异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3.
李瑾  李颉 《地理科学》2023,(3):500-508
构建涵盖城镇化、经济与就业、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文化与教育、卫生与健康6个维度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各市民生福祉发展程度以及差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 2016―2020年,广东省民生福祉发展水平总体上持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两极分化明显。(2)将福祉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分区的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广东省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地区内部差异中,珠三角内部城市的民生福祉发展差异最大。(3)民生福祉发展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与教育因素对民生福祉发展差异贡献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沙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2010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下小麦的存活率、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籽实产量、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小麦存活率、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籽实产量均显著下降,完全沙埋下第6天以后植株全部死亡。沙埋第6天,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MDA含量、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下降,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但膜透性、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沙埋第12天,随着沙埋厚度增加,MDA含量和膜透性,SOD、POD和CAT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沙埋导致小麦死亡率增加、株高及生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水分胁迫,沙埋导致的光合面积降低、黑暗和无氧呼吸可能是其死亡和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外部因素,而膜脂过氧化导致的膜透性增加可能是其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生理机制。保护酶活性增强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对于减轻其细胞膜受损和防止细胞质渗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